品味女人是赝品

标签:
成品女人DNA胡杨女性成长灵性成长杂谈 |
分类: 活@姿态 |
一是因为,它离我们大多数女人距离遥远;二就是“品味”与“真实”是相互对立的。
其实我讨厌给女人挂任何标签,因为任何一个标签都意味着对现实的排斥。
比如你把淑女当作目标的时候,一定是发现自己身上诸多“不淑女”的地方,所以你要去修正它。另外,一旦社会上倡导做淑女的时候,所有的女人都去做淑女了,你得像淑女那样去穿衣、吃饭、娱乐甚至是谈恋爱。
东施效颦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大家会笑话东施,其实每个女人都曾“东施效颦”过。 “品味女人”就是一个例子。
不同时代、不同的时期,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喜欢给女人画框,然后因循力导地让女人把自己往“框”里套。所以我们都是“套中人”。
这个“套”也可以视为“圈套”。
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品味女人”的“圈套”:
“女人可以扮演各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可对应风情的浓度。当她成为恋人时,她可以有西施般的风情;当她成为妻子时,她便有娇妻般的情怀;当她成为母亲时,她的风情就比较成熟,更具有慈母情怀;当她半老徐娘时,她虽然风韵犹存,但毕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沧桑,风情也就变得醇厚、浓重,充满质感起来。这是风情的四季风景,是主流社会设定的。”
仔细琢磨上述文字,你可以发现两个关键词。一是“扮演”,二是主流社会设定。
扮演的实质是什么?是掩盖、排斥自己的真相,而主流社会,往往是男性的。
可以说,“品味女人”是男人对理想女性的臆想,是他们为女人描摹的一幅远景画。它的根本目的是——让女人远离真实的自己。
由于那幅远景画太完美了,女人开始憎恨自己的这幅画,觉得它丑它廉价它失色。而女人又顺从惯了,跟风惯了,所以很容易就按照“社会设定的角色”去改造自己了。而全然不知要做自己。这就让我们见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女人,化同样的妆、穿一样的衣服,就连说出的话都雷同类同。
什么是美?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东西就是丑。而“品味女人”让我们远离真实与自然,所以它是一种丑,是赝品。
美国脱口秀女皇欧普拉·温弗里,也曾经经历过“东施效颦”。那时她在新闻节目里频频受挫。后来在芝加哥,她从电视台经理丹尼斯·史汪森那里得到此生最宝贵的忠告,“既然没有办法变成菲尔·唐纳修(当时很红的一个脱口秀主持人),那就好好地当自己”。结果她成功了。
欧普拉告诉女人一个秘诀,“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