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现代“包法利夫人”

标签:
胡杨成品女人DNA女性成长情感杂谈 |
分类: 活@姿态 |
现代女性都知道要为自己而活,但是“为自己而活”也同样有迷局。
如果没有清醒的意识,“为自己而活”很可能成为另一个陷阱。
早在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就在他《包法利夫人》中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为自己而活”的女人的故事。
2007年年底,香港导演林奕华在香港、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剧院里,再次上演了《包法利夫人们》,给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上了一堂课。在他的这部话剧中,“从郑秀文、许纯美、琼瑶到林志玲,一位位当代名媛轮番出场,回答女人最关心的48个问题。与其说是回答问题,不如说是展现问题,像理想丈夫、好情人、性福、金钱、死亡、命运这样的问题,哪里能有答案呢?名媛们像走马灯一样在舞台上走了一圈,五光十色、惊艳万分,但问题仍然是问题。”
林导演真的是切中要害。他一针见血地说:包法利夫人永远在身边。
可以说,包法利夫人是“为自己而活”的女人。嫁给包法利先生之前,她叫爱玛。爱玛曾经是一个农家女,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她喜欢教堂的鲜花,喜欢音乐和文学,向往奢华的物质生活。
与包法利先生结婚的时候,她也还是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但是随着婚姻生活的深入,她开始厌倦了。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为了摆脱心灵的空虚,不断地购买衣物和家具,后来开始找情人。
可是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见习生。她的偷情没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提供了可趁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最后她债积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早已被她挥霍干净,情人又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包法利夫人只好服毒自杀。
环顾一下我们的四周,真的是充满了包法利夫人。她们追求物质生活和浪漫爱情,她们最爱的是自己,她们的行为受欲望的驱使。
罗素说:不加检点的生活不值一过。
我理解所谓“不加检点的生活”,就是听凭欲望的指使,表面上打着为自己而活的幌子,其实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从而走上一条自毁的路。
因为我们对自己知之甚少,对他人也知之甚少,所以许多行为似乎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而这个无形力量就是欲望。很多人生悲剧,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大都如此——生于欲望,死于欲望。
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一定的生活模式下活着,但是很少人理解导致这种生活模式的原因。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命运不佳的女人,她们知其不幸却不知为何不幸,或者是曲意理解自己的不幸。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他人,或者干脆归于命运。
如果痛苦来自欲望的不满足和对现实的抗拒,那么你就活得卑微而不是尊贵。
可以说,“包法利夫人”情结是每个女人必须去除的心魔。即如何活在欲望里而不被它驱使。这不但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了解和超越自我。
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聪明的女人知道如何刹车,而“包法利夫人”们不懂得刹车,结果是车毁人亡。
所以,请不要指责包法利夫人,尤其是女人!因为她身上有女人的通病。最好把包法利夫人当作一面镜子,照照自己!
——摘自《成品女人DNA——全世界都是你的陪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