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圆满闭幕。
有人说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一场PARTY,真的如此。在16天时间里,我们欣赏到那么多精彩的比赛,真是有点依依不舍。
看闭幕式的时候我就在想。奥运这7年,在我身上、身边发生的变化。
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的日子。
那天我们从城里的繁华地带双井,搬到城外的回龙观小区新家。还记得刚搬家那会孩子的欣喜,他从这间房子跑到那间房子,然后让爸爸妈妈找他,藏猫猫终于有空间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到小区的公园里看申奥成功的烟花。虽然远离热闹的市区,但是这里的空气如此沁人心肺,这里的烟花因为地广人稀,显出寂寞的美丽,而乔迁的我们已是内心一片欢腾。
奋斗了十年,终于在北京第一次拥有了自己名副其实的家,在此之前我们一家三口挤在单位的一间宿舍里,孩子还没生下来的时候,我就忧心忡忡“他不得不做一个吸尘器”。
因为单位分房的事情我伤过不少脑筋。所以2000年大家都还没有买房意识到时候,我们就成为第一期贷款买房的人。当时的感觉是,只要有了房子,单位将不能成为一种束缚。所以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解放。
另外,可能是因为在新疆长大的关系,我对太城市化的生活总是有些水土不服,而回龙观让我感觉离城市生活有一段距离,这样心理上就有了舒缓期。我很享受这样的上班“进城”、下班“回乡下”睡觉的生活,这种可以随意置换两种生活的美。
转眼7年过去了,儿子从屁颠屁颠的3岁孩童,长成为一个英俊少年。而我也在这7年中,我更爱这片地方。
我喜欢这个叫回龙观的地方。记得很早时又个朋友问我:你知道你住的地方为什么叫回龙观吗?我还真不知道。他说他查了,是因为皇上去十三陵必经的落脚地,以前有个道观在这里。
原来如此。
可以说这7年间,这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首先房价上,2000年买房的时候由于是经济适用房,房价是2600元每平米,现在都到一万元每平米了。然后是设施上,本来只有一家超市,现在到处是超市,华联都开到这里了,这样我们购物就不用进城了。再有儿子喜欢的肯德基就三家,还有我喜欢的吉野家2家……
交通变化也值得一说。记得刚搬来的时候,小区就一趟公交344,还不走高速,人满为患。那半年的时间一到上下班的时候我就头皮发麻。后来轻轨开通了,公交很多线路都走高速了,总之郊外的“不利”渐渐都被一一转化了。
可以说这7年也是我人生精华的重要部分。我从一个急急火火“赶路人”,成为现在的一个可以安静下来、停歇下来“欣赏路边风景”的人。
我要怎样形容这种蜕变?真的是越来越爱这个地方,以及自己的人生。
人生充满了选择,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我不信风水,但是我感觉回龙观这个地方“养”我,我对它的热爱也滋养着这里的万物。
选房子如此,嫁人如此,生孩子也如此。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每个选择。只有在爱中,每件事情都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这是我的经验。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奥运奖牌的不同算法。
英国《卫报》8月20日发表文章说,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北京的奖牌榜是按金牌总数排列的,中国名列榜首。但在美国,这一榜单是根据奖牌总数排列,美国列在第一。在澳大利亚,统计委员会认为,更好的计算方式是按人均计算奖牌数量,牙买加排在世界第一,随后是斯洛伐克,第三就是澳大利亚。而欧盟呢,将参赛国家根据经济区域排序,欧盟各国合起来跟中国美国比,你猜怎么着——欧盟第一,比中国和美国拿的奖牌总数还多。
但最聪明的还是英国,他们找来一队精英数学家,在计算机上一顿猛敲后,认为各项比赛的金牌含金量是不可等量齐观的,诸如自行车、赛艇和帆船等“坐姿”运动,显然具有更高的难度、更强的观赏性和更深刻的体育精神,应该比那些“站着”比赛的项目具有更高的权重,而一切与战争有关的运动(射击、射箭、击剑),以及奇怪的东方搏斗术(柔道、跆拳道、古典式摔跤),都违反和平奥运的理念,还有举重、球类或者4人以上团队的比赛,显然都包含了极大的非科学因素,应该降低其权重。也就是说,坐姿运动的1块金牌,应该计算为3块,一般站姿运动的金牌,计算为2块,球类、射击、体操、举重、跳水等,则实事求是,计算为1块。这样计算的结果,大英帝国的金牌和奖牌总数,名列第一,堂堂的日不落帝国,威风依旧在,莫道夕阳红。
从这里我们看到什么?看到一个公式或者说ABC理论:
A是某个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是对事件的诠释, C是结果。
事件A是不会改变的,导致结果C不同的,是B,即你的信念和你对事件的诠释。
我们经常觉得命运不是我们的选择,仿佛是天意,其实从这个公式就可以看出,其实我们的命运是你选择的结果(B)。就像奖牌数一样,不同的出发点(B)导致不同的结果。
所以,改变生活要从改变你的信念上开始,你对事物的诠释看法(B)将导致你“要”的结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