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眼里的胡杨
(2008-08-06 07:50:4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认识胡杨 |
,出的书比我这个老同志还多。看到她就见证了那个词:成长!
以下是她发在博客里的文字,顺手牵羊过来:
收到胡杨快递给我的新书,一页页地翻阅,见字如见人。书的封面是她的照片,大约一个月以前,接到她的电话,让我推荐摄影师给她拍摄书的封面,我惊讶才女胡杨也和美女作家们一样,用照片作封面了。
我和胡杨相识十年之久,却难得抽空找时间见面聊天。记得与她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去年冬天的一个工作应酬的Party上,她一头烫发穿惊艳的红色上衣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惊讶于她女人味的转变。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依然还是十年前与她第一次见面时的样子,一头直发、身材修长,气质不凡,外表看上去洒脱爽朗,内心却易感细腻的三毛形象。
十年前,胡杨在她所供职的报纸上写专栏,那时的我还在学校读书,我于无意中遇到了她的文字,立即被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浪漫情怀所吸引。我开始留意她写的专栏,一篇篇的阅读,内心欢喜,因为文字背后的共鸣,有一种相知的喜悦。直到有一天,我们共同的朋友引见我们相识,我送给她一本自己心爱的记事本。
那时的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写一些多愁善感的文字,发表在她所供职的那家报纸上。因为喜欢看她在报纸上写的专栏,我热衷于将我写的文字发表在她供职的报纸上。这样的心理仿佛是出于一种写作风格的靠近,或者内心情感的相通。总之后来一直到现在,只要与人说起胡杨,我都会说我是胡杨的读者。
平日里,我与胡杨同住在一个大社区不经常走动,却经常去对方的博客串门。博客的出现和普及,取代了朋友之间的问候邮件和手机短信。如果想了解熟知的朋友近况,只需打开对方的博客,就能知道对方现在处于何种状态。
我只要上网就会去看胡杨的博客文章,一如十年前的我,关注她在报纸副刊上写的那些豆腐块的小专栏。十年,之于我们,已告别单身进入婚姻,我们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用文字抒发多愁善感的感性女子,经历赋予我们内心的柔软和坚韧,我们已经完成了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懂得如何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
打开胡杨的博客,只要看胡杨写的文字,我依然觉得我们的心距离得很近。她是我愿意用心去亲近的女子,文如其人,不矫情不造作,不卖弄文字技巧,不玩颓废和另类,不抑郁不刻薄。她的文字是温润的,她的性情是直爽的,她的人是知性的。
翻开胡杨的新书,一篇篇再读胡杨,她的感悟和知性跃然纸上,她的文字依然像她的人一样,外表朴素内里丰富,她依然还是那个深藏智慧的平实女子。
她在书中说:写作对于她是一种精神排泄。她为自己而写作,视写作为一种修行方式。她并不把写作当作是生活里的惟一,当一个热爱文字的人视写作为生活里的惟一,并把写作当作事业一样去努力,她的创作心态是功利而又时刻处于焦虑状态的。胡杨不是,这也是我最欣赏的写作姿态。她有良好的职业,完整的家庭,写作对她来说,只是丰富自己人生的一种方式。
胡杨在书中的一篇文章里写道:“一个人走路需要两条腿保持平衡,作为女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家庭,另一条腿是工作,只要两者相互配合、协调,才能走得好、走得稳。”她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的成品女人。
胡杨经典语录
一、“如果说人生是一次航行,那么许多女人都是命运之船的乘客,而不是舵手”。
二、“年轻的时候,女人就像一个逗号,一切才刚刚开始,‘你看你看她的脸’。40岁的时候,女人是句号,一切渐渐圆满,‘你看你看她的身材。’50之后,女人该是惊叹号,因为生命真的是一个加更大一个的惊喜,‘你看你看她皱纹里的风景’”。
三、“年轻的时候男人亲近你,是因为你的姿色和青春。不再年轻的时候,男人靠近你,就是因为女人的智慧和魅力了。”
四、“如果一个女人到了40岁,还在哀叹爱情、寻找爱情、执着于爱情,而忽略了其他,那么可以判断,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
五、“花心并不可怕,怕就怕无知,怕就怕一花到底。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让我们的爱情和婚姻死在了‘花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