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拥抱
9月,在日本生活的女友小玄回来了,丽丽也海归了,于是相约着吃饭聊天。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那天,红心也来了,远远地她就张开双臂,温柔地说:来一个深度拥抱!女友们一个个在小区门口被她“深度”过。原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红心最近看了本畅销小说,她说连书名也不记得了,就记得一个词:深度拥抱。于是学以致用,就拥抱上了。结果那两天时间,我们频繁深度拥抱。
“海龟”丽丽为了深入贯彻“深度拥抱”的精神,在大学同学相识20周年聚会上,居然深度拥抱了男班长。
她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后退数步,助跑——拥抱。“海龟”丽丽的拥抱很实在,而男班长显然有些局促生硬。看得我们笑成一片。
记得10年前,我们一帮人去北海开副刊会,在那里我认识了景娅。玩的开心且疯狂,临走的时候都有点依依不舍。红尘和景娅送我跟黄桂元上飞机,告别的时候,我站在台阶上,给景娅一个深情的拥抱。本来景娅就比我矮,我又站在台阶上,所以我那个拥抱被黄桂元同志结结实实地嘲笑了一路。
他说,你刚才拥抱景娅的样子太可笑了……
我想我的动作一定缺乏优美,因为拥抱这个动作无论对于我还是景娅来说,都是生疏的。
就像几年前我曾经预言,“亲爱的”将成为我们的口头禅一样,我相信拥抱礼将在不久的将来在你我之间盛行。
有人说,为了2008年奥运会,我们应该学习拥抱。
女友出了本书,名字叫《没有怀抱》。她悲观地认为:人能够拥抱的只有自己。
仔细琢磨,我们中国人不但不善拥抱,甚至是缺少怀抱的。
自从我们懂事后就与父母的怀抱绝缘了,年龄越大离得越远。我们的父母是矜持的,不善表达的,他们掌握的肢体语言更是少而又少。
上大学的时候,大学同学姜跟我说,她跟父亲见面都是要拥抱的,我羡慕啊。姜的父母是大学时期的同学。而我连父亲的手都不曾牵过。不仅我没有,连我的母亲也很少牵。
母亲总说起那段。他们一起去领结婚证的路上,父亲远远地走在母亲的前面,母亲小跑着追上了,不一会他又将母亲甩在身后了。就这么一前一后,父母从青春走到了老年。
当然我们也延续着父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善表达,很少拥抱。即便是面对我们的亲人。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女人失去了温柔的质地。
记得我跟老公恋爱的时候,他就说:你不温柔。我把我的文章给他看,问:温柔不温柔?他说温柔。
后来他自己总结到:也许是外地女孩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所以把温柔都藏起来了,而那些北京女孩因为家在身边,自然而然地比外地女孩会撒娇,更温柔。
他的话也许可以给缺少温柔的女性一个人性化的注解。
这个世界是不相信温柔的。这个世界又缺少怀抱。所以我们缺乏安全感,丧失温柔质地。
而即使我们拥有精神的怀抱,现实生活中依然缺少真实的怀抱。
还好,我们正在尝试学习拥抱。

摄影/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