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没写东西,忙活成品女人呢。
自从把书定位为成品女人,我先是被马桶折磨(因为感觉马桶跟成品女人不协调,结果经过激烈争论,协调了现在,呵呵),后来就是被成品女人的宣传事宜折磨。
因为书要上市了,要宣传,这些事情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美女编辑路巍说:胡杨,我发现你就是需要压榨,不压你就不去做……
是啊,不压我是懒得跟那些新朋老友发求援信号的。在我看来这是在“求人”。
但这次真的是不求不成了,迎着困难上吧。
经过努力,初见成效。
跟新浪女性频道的成品女人话题通过了,《新女报》的话题也基本定下来了,《好日子》的《十月,成品女人的节日》也大致敲定,而朋友们该帮忙也都伸出了手,让我一下感觉——我的朋友遍天下。呵呵。
本来最近就要写一篇《让身边结满善缘》的文字,结果书的事情让我突然想,把这篇文字留作书的完结篇来写吧。
因为没事的时候,你很难发现,你的朋友有多少,有多“中用”(河南话,有用的意思)。有事了,你才发现,原来你平时结下的善缘,在适时的时候就会浮出水面。
我跟景娅已经好久没联系了,景娅现在在重庆《新女性》做主编。她去《新女报》做主编还是我们妇女报总遍出差重庆回来告诉我的。
景娅在看过我发过去的样稿后打电话来说:几年不见,你真成成品女人了……
我哪里是什么成品女人啊,离“成品”还相当遥远,只不过是找个抄作的点子,或者说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而已。
也许到我60岁的时候,我会给自己带上成品女人的桂冠。呵呵。
我在电话里跟景娅灌输我的朋友观——是朋友就让我们相互利用吧。其实我这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因为如果不是做宣传的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联络她呢。
还好景娅支持我的“相互利用”,她乐呵呵地说:你说的很好啊,成品女人的交友观就可以做一个选题嘛……
也是宣传的事情,我又想到了桂元兄。我们认识大概有10多年了,当时我们都在徐庆平女士主持的《泰达时报》上写专栏,我的专栏叫《胡杨现代话题》,够大吧,其实就是一些鸡零狗碎。那些鸡零狗碎都存进了我的第一本随笔《简约浪漫》里。桂圆兄为我写的序,名字叫《那棵摇曳多姿的胡杨》。
发去我的书稿,说实在的诚惶诚恐。很久没联系了,友情是不是已经“过气”了?结果桂元兄的回复让我备受鼓励:
胡杨:
这两天抽空浏览了一下你的大作,然后是一阵惊喜。
首先,封面确实是“马桶”那张更有意味,而且画面感和个性也比较突出,会带给人超乎预想的效果。
文章有了一番美丽的变脸,时尚依旧,但比起以前的一些篇章的略显单薄,成熟、厚重和游刃有余多了,特别是于潇洒之中,具有了层层剥笋的阅读快感,层次感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种“系统美学”效应。
最近忙于应酬,先说几句。多联系。
桂元
看到回复,想起我们97年一起去北海的日子。
那时报社杂志社经常搞笔会,当时是北海日报做东,在重庆《新女性》杂志做编辑的红尘约了在北京的我,在北京的我约了在天津的桂元,我们到北海与景娅会合。景娅是红尘是闺中密友,两个重庆美女个性鲜亮,文字灵透。
那次笔会我们都玩疯了。记得在海滩上吃螃蟹粥的那天,红尘因为疯跑被船钉扎了脚,桂元英雄就美。
我、红尘、景娅与天津帅哥黄桂元、北海日报的帅哥孙国强组成了一个小团队,玩的那个开心。
自从97年之后,我们就没再见过面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本书,我可能还懒惰着。
毕竟大家都忙,这不那天打电话才知道,桂元兄终于尘埃落定要结婚了。他离婚多年了,真的很高兴他能找到一个伴儿。
所以啊,朋友还是要经常“利用”,常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