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之一。如果有可能,请选择一段合适的路线,找一下走班的感觉吧。
我走班的历史可谓悠久,可以说是一种习惯。单位在哪里,我就能发现一条最适合的走班线路。还好单位先是在灯市口这样的闹市区,后来就搬到了现在所在的北海后门游览区,这可是我这个走班族的福气。呵呵。
最近,我又开发了一条新的线路,那就是从德胜门走德内大街,然后穿越后海胡同到达单位。大约需要40分钟的时间。
我住在回龙观小区,自从轻轨开通之后我一直是坐轻轨的,因为不堵车。某天我突发奇想坐上了家门口的344路公共汽车,八达岭高速一路过去就到了德胜门。于是就发现了这条走班的线路,在走了多次调整了多次之后锁定了一条最好的。
我一周去两次单位,通常选择9点多出门,此时坐车的人不多一般都有座。听着音乐半个小时就到了德胜门终点站。
下车先走德内大街。德内大街是北京的一条老街,临街两边是一律的平房,这里聚集着的大多是做小买卖的外地人,他们开着一些玻璃制品、五金之类的小铺子,还有就是几步一个的发廊。
走在德内大街,突然你就会发现,在杂乱的灰蒙蒙一片的街边,突然一落地玻璃门前正襟危坐着一个年轻女子,虽然已是开春,但是还有些料峭寒意,她们却穿着坦胸露颈的衣服,描眉画眼的。只要路过,你首先是眼前一亮,然后即使再迟钝的人都知道这些女子是做什么的……
走在德内大街,突然你就会发现,在杂乱的灰蒙蒙一片的街边,突然一落地玻璃门前正襟危坐着一个年轻女子,虽然已是开春,但是还有些料峭寒意,她们却穿着坦胸露颈的衣服,描眉画眼的。只要路过,你首先是眼前一亮,然后即使再迟钝的人都知道这些女子是做什么的……
有两家这样的门店,我无论是上午还是下午经过,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女子坐在那里。,有时我会冲她们微笑,她们一律面无表情,依然保持引颈期待的姿势。
德内大街大约走10分钟的样子,就可以看到滨海胡同了,转入胡同再拐一个弯就到了另一片天地——后海。
这里是后海酒吧街的最东侧。与德内大街相比,这里连空气都是清新的,路面也宽阔洁净得多。传说、八英里、水色盛开、5050、鸟巢、ZONE等酒吧一字排开。偶尔两个背着巨大旅行包的旅者从眼前经过,总也让我投注羡慕的眼光。我知道他们是聪明的旅者,已经深入到了这个城市的腹地。许多人不喜欢某个城市,我认为那是因为他无缘走入这个城市的内腹,就像我们无法走入一个人的内心,所以只能擦肩。
上午的时候,后海边通常有一些垂钓者,一些人在湖边溜达。绕着湖边走你很快进入了一个桃花阵,并看到了依湖而建的孔已己酒家了。
站在“海”边远望,东边是银锭桥的倩影,对面是宋庆龄故居,而眼前就是野鸭岛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突然一阵春风,桃花们纷纷扬扬而来,拍打着你的脸庞,而此时的我,内心总也响起《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旋律。
从孔已己酒家的右侧再次进入胡同。这个胡同笔直悠长,两边是灰色的高墙。本来一片寂静的,突然在转角处,一队三轮车就闯入了你的眼帘。它们披盖着红色或者黄色的斗篷,载着一帮老外叮玲玲地招摇而过。原来这是北京胡同游的必经路线。
从胡同里走出来就进入了松树街。道儿依然很窄,两边的确有一些松树,但是因为地界狭窄的原因,这些松树门显然有些发育不良。
与德内大街相比,这里住着的是老北京们。如果你想了解老北京的生活,这里是很好的选择。此刻你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大爷大妈们或在门外打麻将,或坐在自家门前晒暖,一派安详与自在。
大约20分钟之后,胡同游就结束了。出了胡同,平安大街用他那宽广的胸怀迎接你。
这里也许是北京给大多数游人的感觉。宽阔的大街,豪华的建筑,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而我的单位也到了。
每次穿越那些胡同,我都觉得像穿越一条故事街,那里的每个人、每个细节都能成为线索,勾起我的某些记忆和联想。每次穿越那条街,都有新的发现和感觉。
那天走在路上,突然深圳的朋友发短信问:你在哪里?北京现在穿什么衣服?
我告诉她:我正穿着我的大灯笼裤,穿越胡同。的确,当时我有一种被放逐的感觉。
还有一天,一个朋友发短信:突然想你。我回复道:一路花开。
我一直认为,走路对我而言就像一场精神艳遇,其中的乐趣也许只有有同好的人才可以体会。
我们经常会产生走出城市的欲望,希望离开这个已经呆得有些腻味的地方,去远方看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想走走不了。所以不如在身边发现一条线路,深入进去,你可能会产生走在异乡的感觉呢。
那天,走着走着就听到一首歌唱道: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我突然感慨万千。既然一个是“到不了”,一个是“回不去”,那么就让我们在“此地”寻找远方和故乡的感觉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