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性心肌病的MR和CT诊断
(2009-11-06 20:28:12)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大连心衰论坛 CT
肥厚性心肌病
1 心脏形态结构的MR和CT评价
心肌肥厚是肥厚性心肌病的基本影像学特征。累及部位以室间隔以及相邻的左心室前、侧壁包括心尖区较常见,累及左心室后、下壁少见。累及肌部室间隔时,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最常见。病变部位心肌显著肥厚,在心室舒张末期的厚度在15mm以上,甚至达25-30mm。
以往认为,肌部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厚度的比值>1.3对本病有一定诊断意义,其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较低。目前一般采用的标准为比值>1.5,尽管敏感度较前者降低,但特异度较高。标准的心室短轴位和长轴位图像可准确显示左心室壁厚度,对疑诊本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成像体位,心室长轴位图像对左心室流出道、室间隔及左心室心尖部的显示较优越,同时应辅以其他切面成像以便对心脏各结构进行全面、细致观察。
室间隔明显肥厚时,左心室流出道可有狭窄,部分病人的右心室体部及流出道下部可受压移位。部分病例的左心室前壁和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左心室腔明显变小。左心室乳头肌也可表现为异常肥大。异常肥厚心肌的CT密度和MR信号强度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
2
心肌及心室功能的MR和CT评价
MRI和MSCT均能评价心脏功能(例如,射血分数和肌块等)。心肌收缩增厚率降低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个重要征象。这是由于心肌肥厚部位的心室壁顺应性下降所致。正常部位的心肌收缩增厚率>1.3,病变部位一般<1.2。左心室肌块增加,部分病人的右心室肌块也增加。
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的心室整体功能正常或降低。电影MRI或CT显示受累部位心肌的运动功能降低,而未受累心肌的运动功能一般代偿性增强。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明显下降,但左心室射血分数一般大致正常。另外,部分病人的右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在部分病人,由于心肌肥厚影响二尖瓣关闭而伴有轻-中度返流,MRI通过显示左心房内起源于二尖瓣口的涡流区可做出诊断。
文章来源:
前一篇:心内科医生行动起来,做控烟先锋
后一篇:中国人猝死的病因在那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