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动态心电图对有症状与无症状心肌缺血100例的分析

(2009-01-17 21:12:41)
标签:

健康

关键词:  冠心病  有症状心肌缺血  无症状心肌缺血  ST段下移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因其便于携带,而且能完整记录心电图24h,目前临床应用极为普遍,观察100例明确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0例经临床明确或基本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分A、B两组。A组50例(中年组),年龄40~55岁。B组50例(老年组),年龄60~70岁。两组受检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胸闷、阵发性心慌及气短等症状。化验检查血胆固醇有不同程度增高;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大致正常;常规心电图占不同比数或有或无ST-T波改变。
1.2  A组(中年组)
     50例,年龄40~55岁,平均49.1岁。男36例,平均年龄49岁,占72%;女14例,平均年龄49.5岁,占28%。50例中,有3例心肌梗死(男性)。受检动态心电图前每人常规检查心电图,其中27例有ST-T波改变,占54%;23例无明显ST-T波改变,占46%。50例受检动态心电图后均有缺血性ST段下移,下移程度1~3.3mm,T波低平、双向和倒置。ST段下移总数177阵次,平均3.5阵次1例,每阵次持续时间 10~30min。根据患者日志中症状与发生缺血ST-T改变结合,分为有症状性与无症状性ST-T波改变。本组9例无明显症状,即ST段下移>1mm,T波低平,占18%。
    41例症状与DCG相符,ST段下移>1mm,T波有不同程度改变,占82%。发生时间,分别7~11Am最多,5~10Pm次之,2~5Am最低。
1.3  B组(老年组)
    50例,年龄60~70岁,平均63.8岁。男35例,平均66.3岁;女15例,平均57.8岁。常规心电图有ST-T波改变32例,占64%;18例无明显改变,占36%。动态心电图50例,均呈水平或下垂型下移1~3.6mm,T波不同程度低平或倒置。本组有症状缺血性ST下移的32例,占64%;无症状缺血性ST下移的18例,占36%。ST段下移总次数262阵次,平均5.2阵次1例,每阵次持续20~50min。无症状缺血性ST下移均>1mm,发生时间5~10Pm最多,7~11Am次之,2~5Am最低。
2 诊断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以动态心电图上J点后80毫秒处,ST段压低>1mm,持续时间>1min。患者不伴有胸痛即可诊断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心肌缺血恢复1min后,再次出现ST下移,视为另一次SMI发作。如伴有胸痛、胸闷,即可视为有症状性心肌缺血,胸痛消失,ST段恢复后再出现胸痛伴有ST下移,视为另一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本文A、B组以24h有无症状与ST段下移的病例数为标准,与有关文献报告的发作阵次比数有别。
3 讨论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