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2008-12-12 22:05:02)
标签:
健康 |
关键词:介入治疗技术 介入并发症特刊 先心病 孙勇
一、血管并发症
1. 穿刺口出血与局部血肿
常见原因如下:①血管穿刺时损伤血管壁或导致血管贯通性损伤;②插入鞘管过粗或操作粗暴;③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方法不当或时间过短;④使用肝素过多;⑤术后患肢活动过早。
处理:立即进行有效压迫止血,并重新进行加压包扎,也可以给予50%硫酸镁湿敷,促进血肿吸收;对局部出血明显或血肿过大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修补及血肿清除。
2. 动静脉瘘
原因:穿刺时,由于穿刺点选择不当或局部血管走行异常,穿刺针经股动脉进入股静脉,引起动静脉同时穿通,若将导丝或扩张导管误入该通道,拔管后即可形成动静脉瘘。
处理:对于瘘口较小(直径小于3mm)者可试行局部压迫后再加压包扎;对于瘘口较大(直径大于3mm)者,应置入带膜支架或外科修补。
3. 假性动脉瘤 一般与穿刺部位压迫不当有关,其它与局部血肿形成的原因相似。
处理:较小的假性动脉瘤(小于2.5cm)可按压20~30分钟,待假性动脉瘤体消失后再用无菌纱布及绷带加压包扎2~3天,同时患肢制动,多数可消失;对于压迫包扎效果不佳者,可在超声引导下将生理盐水稀释后的凝血酶(100~400IU/ml)注入假性动脉瘤腔内,以致形成血栓堵住破口;假性动脉瘤瘤体较大者,可外科手术治疗。
4. 穿刺动脉夹层及闭塞 操作过程中导丝或导管损伤内膜所致,动脉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确诊。
防治措施:术中轻柔操作,前送导丝或导管时遇到阻力切不可盲送。其中,肺动脉夹层是PDA封堵术罕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小于0.20%。由于封堵器或导管损伤肺动脉所致。临床处理比较棘手,手术风险大。可采取保守治疗、体重大于25kg患儿可选择带膜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二、栓塞并发症
1. 血栓栓塞
原因: ①介入导管或器械损伤血管内膜引起局部血栓形成或血栓脱落所致;②术中肝素使用不足,致导管或鞘管血栓形成并脱落;③股动脉血流受阻时间过长或术后压迫不当;④封堵器或使用的弹簧圈上血栓形成并脱落。
防治措施:术中应注意心导管腔内保持含肝素的生理盐水,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房颤患者应术前严格抗凝。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先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再给予静滴肝素维持。
2. 气体栓塞
原因:导管或输送鞘管内排气不彻底,输送封堵器时带入气体或扩张球囊破裂溢出造影剂和气体所致。
处理:一般微量或少量气体栓塞不需特殊处理,停止导管操作及吸氧后可自行缓解,中量以上的气栓应立即给予吸氧、镇静剂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
三、心脏并发症
1. 心脏压塞
原因:①ASD封堵时较大型号的封堵器及鞘管在进入左上肺静脉时误入组织脆弱的左心耳造成损伤所致;②释放封堵器时输送鞘管的顶端未能顶住封堵器,致使输送钢缆的头端由于释放时阻力的作用划破右房壁;③VSD介入治疗时输送鞘管在左室流出道损伤心室壁;④肌部VSD封堵时,术中操作不当将导管自右心室流出道穿入心包腔内;⑤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时,球囊选择过大导致瓣环撕裂。处置:当出现心脏压塞症状时,应立即心包穿刺,如心包积血速度快,应外科手术进行处理。防治措施:操作要轻柔,尤其当导丝及导管试图进入左上肺静脉时,一定要判断准确,切勿伤及左心耳部。
2. 心律失常
(1)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包括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等,主要是由于术中导管或导丝等刺激心脏所致,停止操作后即可消失。防治措施:术中轻柔操作,切忌粗暴,暂停操作,撤出导管、导丝,或调整导管及导丝的位置后即可消失。
(2)传导阻滞
常见原因:①VSD封堵时发生传导阻滞可能与导管刺激、封堵器压迫或缺损边缘靠近房室传导束有关;②ASD封堵时,封堵器的伞盘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压迫、摩擦造成组织水肿,导致房室结功能障碍或功能减退。
防治措施:建立动静脉轨道时操作要轻柔,封堵器直径选择不宜过大,VSD封堵术后常规应用激素3~5天,住院观察时间也应适当延长,一般为5~7天。术中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暂停操作后逐渐消失;术后束支或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应用阿托品、地塞米松2~3天后即可消失,可酌情置入临时起搏器。
3. 主动脉-左(右)心房瘘 是ASD封堵术后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发生在封堵术后72小时内,也有晚至术后8个月者。一般认为由于ASD位于前上方及选择的封堵器偏大,锐利的封堵器边缘机械性摩擦主动脉根部所致。这类并发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性胸痛。防治措施:选择封堵器不宜过大,尤其是位于前上方的ASD应格外注意,发生后立即手术治疗。
4.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要见于膜部 VSD 封堵术。
原因:膜部VSD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的距离过近,封堵后封堵器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以及术后封堵器移位均可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防治措施:①术前应根据VSD的部位、大小及距主动脉瓣的距离选择适当的封堵器,植入封堵器时一定要经超声和主动脉造影证实无主动脉瓣返流和残余分流后方可释放封堵器。②对于缺损上缘距离主动脉瓣过近的室缺应选择偏心型封堵器。③术中出现主动脉瓣的返流不宜释放封堵器,术后出现轻微主动脉瓣返流可观察,进行性加重者外科手术治疗。
5. 三尖瓣关闭不全
原因:①三尖瓣的隔瓣和腱索在缺损分流冲击下可发生粘连,介入操作过程可伤及三尖瓣及瓣下装置,引起三尖瓣关闭不全;②VSD介入治疗在建立动静脉轨道时,导管和导丝通过三尖瓣腱索,回收封堵器至输送鞘时,封堵器损伤腱索;③封堵器右盘也可磨损腱索,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
预防措施:在建立股动静脉轨道时,注意始终保持导丝和导管运行的顺畅。轨道建立后,注意观察导丝随心脏收缩的运动状态,确保轨道导丝没穿过腱索,才可送入输送鞘。
6. 感染性心内膜炎 是极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由于术中污染或心内膜损伤引起;也可能是由于消毒不严格,操作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处置:一旦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应早期、充分、静脉给予抗生素,保持高而稳定的血药浓度,未培养出病原微生物前应用广谱抗生素,已分离出病原物时,应根据致病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四、血液系统并发症
文章来源:www.365heart.com
前一篇: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