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蚌寺辩经

标签:
拉萨藏传佛教格鲁派哲蚌寺辩经 |
分类: 日光之城 |
11月11日,北国暴雪严寒。我在温暖的拉萨北京东路中国邮政营业厅给朋友寄明信片,一旁盖纪念邮戳的帅哥,跟我提起辩经。而在这前一天,我因为发烧腹泻大把吞药在客栈整整昏睡一天。离开拉萨的日期近在眼前,哲蚌寺一直在我的计划中,这天早上觉得退烧,于是硬着头皮出门。一听到辩经,立马兴致昂扬。满眼洋洋洒洒的的高原日光,让我觉得任何的病痛包括高反,都变得不堪一击。帅哥告诉我,哲蚌寺逢周一到周五有辩经。而色拉寺只有周三。

去布达拉宫,之前看了一些书,希望对藏传佛教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西藏寺庙里最常见的宗喀巴(1357~1419),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立者。而哲蚌寺是宗喀巴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公元1416年创建的。解放前哲蚌寺僧众一度超过万人。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是藏语,直译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简译为“米聚”,象征繁荣,藏文全称意为“吉祥积米十方尊胜洲”,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
依山而建的哲蚌寺,建筑面积二十万平方米,拥有141个庄园和540多个牧场,远处眺望群楼云叠栉比嶙次、耀金映垩、雄奇壮观,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参观哲蚌寺,游览线路完全靠自己决定。对于我这个方向感极差的人,见到喇嘛就问路,而每个人的回答不同。费了很大周折,才在辩经开始前一刻找到这个僧人日常辩经的院落。

辩经,指按照因明学体系的逻辑推理方式,辩论佛教教义的学习课程。藏语称“村尼作巴”,意为“法相”,是藏传佛教喇嘛攻读显宗经典的必经方式。多在寺院内空旷之地、树阴下进行。最早源于赤松德赞时期大乘和尚和噶玛拉锡拉的公开辩论。

辩经为西藏三大寺佛学的最大特色,辩经者由较优秀僧人担任,其方式各寺不同,主要可分为对辩和立宗辩两种形式。

在这离天空最近,离神灵最近的天堂。即便是什么也不做,也是幸福。看着年轻的僧人们从各自的院落,齐聚到辩经场,看着他们轻松愉悦的表情,觉得这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人和佛是如此和谐。


哲蚌寺的僧侣大都比较和善。小僧人天真无邪的面容。

辩经最认真的帅哥

沉思与反驳

①对辩。藏语称“作朗”。辩者二人,其中一方提问,另一方回答,且不许反问;告一段落后再反过来,直至一人无法问出。




院落里早已备好的甜茶

舌战群僧


立宗辩。藏语称“当贾狭”。辩者无人数限制,立宗人自立一说,待人辩驳,多坐于地上,只可回答不可反问;问难者称“达赛当堪”,即“试问真意者”,不断提出问题,有时一人提问,有时数人提问,被提问者无反问机会。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

凡当答者被问倒时,周围观看者会大声嘘倒台,辩者要除下黄帽,直至下次辩倒问方时方能重新佩冠。我们常会见到有时在辩论时,世俗上的人会兜圈顾左右而言他,令人忘了本来辩论的主题。在佛法辩论上,辩者则只可答「是」、「不是」或「不定」三种可能之一,绝不可能以胡言应付过去,所以胜负结果是很明显的。即使对不懂藏语的观众而言,整个辩经过程也不枯燥。单单观看问者那种近乎电视节目中饰演律师的演员那种咄咄逼人的声威及有如京剧「造手」般的辩经手势,已经令人大开眼界了。


辩经刚进行了半小时,加餐了



在一年一度的广愿法会上,应考僧人必须一个人与多位长老同时辩论,方可考取最高的「格西拉然巴」学位(相当于一级荣誉之「博士」衔头)。
在我着急辩经时间已到,却还没找到辩经场的时候,这只黑猫,在我路过的时候,出奇的黏糊着我。合影亲热一番后我匆匆离开,它居然喵喵叫着跟着我走了好几步台阶。后来直到一位年轻僧人带路,我重新回到这大殿旁,又见到了它。已经对我视而不见。辩经场就在这大殿左转的岔路上。猫原来是给我指路的!
PS:回家终于收到新疆寄来的明信片。小圈,她走得可真慢啊!而老树答应送的签名本《花乱开》还没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