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胶囊公寓 |
当你习惯了在双人床上任意伸展四肢,床头柜上还摆满了报纸杂志和各种零食;当你习惯了睡前晨起在宽敞明亮的卫生间从容梳洗;当你习惯了早晨推开窗,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坪映入眼帘……突然有一天,让你住在一间比单人床还窄、四面封闭、防盗门紧锁、上覆铁丝网的格子间里,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4月8日,《青年周末》记者奔赴海淀城中村六郎庄,来此体验火爆网络的北京首个胶囊公寓。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207.jpg ◎苏湛试住的是0.92米宽的胶囊公寓 |
■六郎庄气氛火热喧闹
最先知道胶囊公寓这个新鲜事物,来自几个月前媒体一篇有关日本此类公寓的报道。从照片上看,日本的胶囊公寓仅供一人坐躺,卧具还算干净整洁,每个格子里均配备电视和空调。日本的胶囊公寓大多设立在市区繁华之地,客户群主要为加班太晚赶不上末班车回家的公司职员,和中午需要短暂午休的白领一族。除了休息空间的狭小逼仄以外,公寓的整体环境其实就是一家宾馆。
那么,位于海淀六郎庄的胶囊公寓是否也像日本那样前卫时尚,充满了后现代艺术感觉?
4月8日,傍晚6点左右,记者到达海淀六郎庄,这个位于北四环边上的城中村聚集了大量外来人口。此时正值下班晚高峰,村子里大部分小饭馆满客,路边麻辣烫、煎饼摊前聚集着三三两两的年轻男女,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当地村民进出村子的私家车混杂在一起,一片火热喧闹。
■记者只能站在地上整理被褥
因为距离中关村不远,六郎庄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颇有优势,对在附近工作收入不高的外地租客具有不小的吸引力。村子里几乎家家都盖了两三层高的小楼用于出租,胶囊公寓就隐藏在其中一座小楼的二层。
用电子钥匙打开一楼的大门,沿楼梯拾级而上,米色瓷砖铺地的楼道还算干净,但挂满楼道晾衣杆的湿衣服滴下来的水,还是差点让记者滑了一个跟头。整个二层被楼道分隔成三四十个格子间,每间房八九平方米左右,钢板制成胶囊公寓占了其中三间。两个略宽的胶囊占了一个房间,另外两个房间分别安放了3个窄胶囊。宽胶囊的一间住了一位名叫苏湛的男士,他是首批试住网友之一。记者选了窄胶囊的一间,隔壁就是这里的首个租客,一位名叫张琪的女孩。
房间里除了三个胶囊还放了一张桌子,上边摆放着全新的电磁炉、电饭煲、炒锅、汤锅和水壶,每个胶囊还配备了一个夜壶。靠里的两间胶囊因为桌子的阻挡,门不能全部打开。而靠外的那间胶囊若想开门进人,则必须先把房间门关上。
记者用随身带来的盒尺测量了一下,窄胶囊宽0.72米左右,长2.4米(其中床铺长2米),高1.95米(床铺到顶高度不超过1.6米)。宽胶囊除了宽为0.92米左右外,其他数据相同。胶囊最里面是一个电脑桌,把前面的板放下来就是一个凳子,电脑桌下的隔板拉开就是键盘架。电脑桌上方的钢板上布置了四个插座——两个电源插座,一个宽带插座和一个电视插座。插座上方还有一盏飞碟形的节能灯。
因为在格子里转身困难而且无法直起腰身,记者只能站在地上整理被褥。来之前听说这里很冷,记者在床铺上铺了两层褥子和两床被子。不一会儿,住在隔壁房间的邻居好奇地围过来,他们大部分是来自江苏泰州的装修工人。“这么小的格子,我才不要住呢,还不如我们的房间舒服。”一个工人瞥了瞥嘴说。记者看到,工人们的房间摆了三张上下铺和一张桌子,看起来比记者的房间要宽敞。工人们说,开放式的上下铺住起来舒服大家还能聊天:“我们不需要什么私密空间,要是让我住在这个小格子里还有些孤单呢。”四个工人租一间房是550元,而一间胶囊公寓一月的租金则在200元至250元之间。
■两个小时终于进入梦乡
晚10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公用水房洗漱,这里没有放置物品的台子,简易的水池和一排水龙头让人想起大学时代的宿舍。小楼二层设有公用浴池,厕所则在外面,是小时候胡同里常见的蹲坑式。洗漱完毕不到晚上11点,楼道里响起工人们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劳累一天的记者也准备就寝。
就在关上胶囊防盗门的一刹那,一种封闭空间的逼仄和压抑忽然向人侵袭过来,这种感觉从一踏入小楼就一直伴随着记者,只是不像此时此刻如此强烈而清晰。为了减轻压迫感,记者打开防盗门上的小窗户增加空气流通。
躺下后,四周钢板新刷的油漆味道,屋顶封闭铁丝网带来的压迫感,再加上无法自由伸展四肢的难受感觉,实在让人无法很快入眠。半个小时后记者只能重新坐起来,打开防盗门让自己的视线变得开阔一些,心里想着“也许我要在格子里坐一宿了”。在反复躺下、坐起两个小时后,记者终于在1点30分左右躺下进入梦乡。
■长期住心理也许会抑郁
清晨,楼道里不知谁家养的大公鸡开始嘹亮晨啼,本来睡得就不安稳的记者迅速惊醒,看了一眼手机,5点30分。记者本来平时有赖床习惯,但不知为什么躺在胶囊里就是让人无法赖床。于是迅速起身打包收拾行李,连洗漱都来不及就逃一般离开铁皮胶囊。
通过一晚试住记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如果自己偶尔住一晚胶囊公寓尚可,但若要长期居住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无法忍受,心理上可能会出现抑郁状态。对于准备长期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胶囊公寓无法给人以家的感觉。
新浪乐居在清明节后组织了两次网友试住活动。在试住活动的BBS上,记者看到网友公主宝贝说:看着比我想象的要大,不过怎么有点监狱的感觉,如果长期在这种房子过渡,我觉得精神都得出问题了,空间太狭窄了,这样没办法生活的。
但也有很多网友支持胶囊公寓。网友小福星说:这样的胶囊房是让低收入的大学生来过渡用的,很不错,毕竟不是常住,忍一忍就过去了。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304.jpg 黄日新 (胶囊公寓发明人) |
胶囊公寓的发明者黄日新大爷今年78岁,是一位退休工程师,黄大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胶囊公寓主要是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住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北京,背井离乡,离开自己亲爱的父母。我在网上看到了日本的‘胶囊旅社’,就想用毕生最后的时间为他们做一件好事。这就是我做胶囊公寓的初衷。 ”
记者谈起试住胶囊公寓不舒服的经历,黄大爷认为:“我这个公寓跟你住的是两个理念。如果你住在唐家岭6平方米的小屋三个人挤在里面的时候,你住在我这里就会感觉到舒服。如果你有了工作有了钱,对住房的舒服度要求提高了,就会感觉到住在这里不舒服,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就会自动搬走。所以胶囊公寓只是一个暂时性的过渡,刚到北京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他工资没有多少钱的时候是一个暂时的安身立命的场所。”
黄日新介绍,他投入到胶囊公寓总共4万多元钱,如果加上房租接近5万元。租的房子是650元钱一间,一共三间。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302.jpg ◎楼道里挂满了湿衣服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303.jpg ◎胶囊公寓就在这个三层小楼里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301.jpg ◎关闭的胶囊打开窗子会让人觉得舒服一些 |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6.jpg 胡景晖 (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副总裁): |
我认为北京的居住环境还没惨到这份儿上吧?如果北京市人口达到5000万的时候胶囊公寓也许会有市场,但目前的市场没有这样的需求。
根据我爱我家监测数据,北京一套小两居房子平均月租金在2400元左右,如果四个人合租每人600元,一般的白领都可以承受,有必要住这种胶囊公寓吗?
我们公司也不会接这单生意,因为这是非法产品,规划委不会批。胶囊公寓的消防逃生肯定达不到北京市的相关要求,产品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如果像日本那样按小时出租还有可能,但那是太特殊的市场了,而且对地段会有要求,比如国贸附近的大楼,六郎庄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当然,老人也是好心,但不一定通过这种途径解决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现在北京有120万套房子在出租状态当中。另外北京市去年盖了50万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屋,今年要盖1.6万套,未来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赁住房会发展很大,因此,真正用到胶囊公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这个老人很可敬,他为我们社会考虑了很多。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4.jpg 宫铁军(雅世集团副总裁) |
胶囊公寓不够人性化
看到胶囊公寓的设计之后第一个感觉就是,把你限定在了一个孤独的空间里,心理上的孤独是人最不能够接受的。
大学生毕业对未来是有追求的,他是要有阳光的,不能像在一个船舱里面一样,每天回来之后看到的就是一张床,或者是一个极小的尺寸,这个空间太小了,不是一个正常人使用的尺寸。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3.jpg 刘东卫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总建筑师) |
日本胶囊公寓配备更完善
日本在70年代高速发展期间,大量居住者涌向城市,政府和建筑师做了很多提案解决这些问题,胶囊公寓是在这种环境下出现的。然而,日本的厢式旅馆基本的居住功能设施是很全面的,包括照明、换气、电视之类,全部按照基本的居住功能全套配置,舒适性也是很高的。
北京的这个胶囊公寓设想很好,但是缺乏最基本的调研和研究,比如有人说住到两平方米多的地方我的东西都没法放,所以我觉得对于最基本的居住空间的要求,大家应该先有一个了解。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5.jpg 苏湛 (胶囊公寓试住者) |
周围的人际环境我难以接受
29岁的苏湛博士毕业已经一年,目前在中科院工作。单位原来在朝阳门附近离自己家很近,但是今年搬到了中关村,苏湛需要租一间房方便工作。知道胶囊公寓正在搞试住活动,就满心欢喜地报名参加,目前已经试住了一个星期。
“开始真的是想租下来,但后来想想还是算了,主要是房间外边的环境比较乱。这里的墙壁隔音效果不好,有一天早上我很困可是楼道里很响,我就没法睡了。”苏湛说,其他房间的租客以民工居多,如果长期居住必然要和邻居频繁交流,而周围的人际环境他难以接受。
对于胶囊公寓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苏湛则认为可以接受。“我觉得房间还不错,睡起来很舒服,采光很好,私密性也有。我住的是宽胶囊,翻身什么的都可以,心理上也没感到压抑,长期住没问题。另外配套设施也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这里的水房就像大学里的缩小版,厕所比起小时候住的胡同里的厕所也差不到哪去,我觉得艰苦点不是坏事。”
苏湛说虽然隔壁民工住的上下铺看起来宽敞点,但没有私人空间。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如果下班回来想写点什么很不方便。“你如果不介意六郎庄的环境,胶囊公寓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1.jpg
◎苏湛最终搬离了胶囊公寓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100415/a01/100415a0402.jpg
◎住在胶囊公寓隔壁的装修工人正在吃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