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路客串话剧 非职业演员玩转“副业”

(2009-04-24 09:51:31)
标签:

董路

客串

话剧

非职业演员

杂谈

◎/《青年周末》记者 王媛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吕家佐

 

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被搬上话剧舞台,这次,被人热议的并不是话剧本身,而是客串参加演出的足球评论员外加电视主持人董路。

这个全剧中唯一的非职业演员,给整个剧组带来的是惊喜。他敢对主演直言不讳地指出演出时的问题,他敢不经过导演同意就直接在台上临时加台词。在剧组中,不光排练,他什么都操心,被大家笑称为“剧组大妈”。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423/A22/090423a2203.jpg非职业演员玩转“副业”" TITLE="董路客串话剧 非职业演员玩转“副业”" />
◎4月18日,董路在剧场后台化妆

 

“剧组大妈”董路

■临时改台词为演员庆祝生日

董路是个细心的人。在剧组中,不光排练,他什么都操心,大家都叫他“剧组大妈”。

4月18日下午,跟董路约好在解放军歌剧院后门见面,记者准点到达时,董路已经坐在他的轿车里抽着烟,烟灰长长一截。原来他半小时前就到了剧场,因为剧场里手机没信号,他怕记者联系不到他,就一直在车中等候。

走到休息室,董路还嘱咐他的助理给记者和摄影记者买两瓶水,其细心可见一斑。

休息室的桌上,摆着几罐红牛饮料和一瓶曼秀雷敦眼药水。董路说,由于自己工作太繁忙,有时要靠饮料来提神,加上最近睡得少,眼睛有血丝,所以眼药水不离身。

董路的细心更是被剧组人员称道。

比如,在剧中演富农“胡得水”的是一个名叫邓飞的演员,前几天刚好赶上他27岁生日,董路“不留神”知道了这事,就开始琢磨该如何为他庆祝生日,于是想到了台词。

那天在舞台上,批斗会那场戏,富农“胡得水”出列,跪在地上抽自己的嘴巴,旁边董路的台词原来是:“别打了,手疼!”演出时,董路临时把这句台词改成了:“行了,今天你过生日,下去吧!”

这一刻,董路不是对剧中的人物说话,而是对生活中的“人”说话。他坚信,那是一份很特别的“生日礼物”。

记者在剧场遇到了邓飞,聊起董路加台词给他庆祝生日那一幕,邓飞有些激动。“当时感觉非常意外,他当时说那句话,我先是一愣,还想应该怎么接呢。演出相对来说是一个严肃的事情,我没想到董老师知道当天是我生日,还给我加了句台词。可能几年以后我会忘记这个戏的东西,但我不会忘记这句台词,不会忘记他的用心。”

同样也是前几天,董路发现剧组中小演员们的情绪有些懈怠,为了调动大家的情绪,就在开场之前对这些小演员们说:“等会上场前你们围上一圈,喊三声加油!”等董路回到房间后,不一会儿,他就听到楼道里传来了孩子们集体高喊的“加油”声。

 

“非职业演员”董路

■经常给专业演员“挑刺儿”

董路在剧中扮演的角色是坏分子“罗小四”,这在原著中是一个几乎没有的角色。董路说自己到现在也不知道,导演是不是“瞄着”他写的这个人物。

“你要看原剧本的话,我这个人物一点都不搞笑,我的台词少说60%是我自己改的。”董路说,他改词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让自己舒服一点,同时调动气氛,没跟导演事先商量过。但很欣慰的是,导演从没提出过异议,剧场观众的反应也足以证明他改的可行。

每一场演出,董路都在“自行”添加台词。

“你别装出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别跟我‘躲猫猫’了”……这些都是董路灵机一动在台上的“现挂”。有一场戏他在台上抖了四个包袱,响了仨,逗得台下的人爆笑。

“我们演的是那个年代的戏,但我加了一些现代的热词,像‘躲猫猫’,本身就发生在云南,而我们这个故事也发生在云南,加上这句台词很合理。”董路对《青年周末》记者透露说,在演最后一场时,他还要加上小沈阳《不差钱》中的台词,绝对又可以让观众爆笑。

有一场戏是“群体斗破鞋”,董路只需要在台上站着,没台词。当时董路手里拿着一把铁锹,他一边听别的演员说话,一边转这把铁锹,还用这铁锹刮鞋底的泥,这两个动作都是现场临时加上去的。但一个话剧爱好者发现了董路的用心,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称赞董路对人物细节的刻画。

这样一个非专业演员在专业演员的眼里又是什么样子的?剧组中的老戏骨们都不约而同地给董路以极高的评价。在化妆间里,赵奎娥等几位老师一谈起董路,就打开了话匣子。

在她们眼里,说话风趣的董路也很率真。在排练过程中,只要董路感到有不合适的地方,就会非常直的提出来,给这些专业演员“挑刺儿”。

“真是奇怪,他一进组我就觉得他很专业,他的戏每天都会有变化。”赵奎娥看过很多董路主持的北京台节目,她夸董路说:“虽然他不是一个专业演员,但他的精神是一个专业演员的精神。”赵奎娥甚至还建议董路去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一年,“他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

董路对自己的评价也不错。他觉得,在自己没演话剧之前,副业当中最高水平是相声,但现在是话剧。

“我演这部话剧一如我当初去德云社说相声,一个字:玩;俩字:玩票。演完这部话剧之后,也许我一辈子再也不会演第二部,但我身边的人不同,他们都是吃戏剧这碗饭的,我希望我的直言不讳或者能给他们一丝帮助,即便我10句话中只有一句是对的。”董路这样说道。

 

“大忙人”董路

■为“有意思”而工作

“我很欣赏你们能来采访我,并不是说我沽名钓誉,而是我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状态,可以看作是一个现象。”这是《青年周末》记者采访董路时,他说的第一句话。

董路确实是个繁忙的人,曾经同时做四个媒体: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现在他大概做着六七类节目,包括体育、财经、情感、生活、娱乐和新闻评论。

董路一天的时间,除了在家写东西、陪女儿,剩下的时间就几乎都在工作。不过他并不觉得自己像陀螺一样繁忙。

“我的生活和工作是比较有条理的。”就在《青年周末》记者采访他的这一天,早晨他刚写了一篇博客发到网上,陪女儿玩了会儿,中午赶到北京电视台录《生活实验室》的节目,然后就来到这个剧场排练,演完出还要和剧组一起聚餐。第二天他的工作同样也是排得满满当当,演话剧之前,还要去新浪做一个中超联赛的专题。

再下一周,他的工作同样也“满载”。董路掰着指头对记者叙说他下周的安排:有五天要去录《首都经济报道》,还有其他三档节目的录制……

“从体力上来讲是有一些疲惫,但人是靠精神来支撑的。我觉得这件事有意思,这是最重要的。”

十年前董路会为生计来工作,现在更多的是要考虑这件事对他来说有没有新鲜感。

“我是一个喜欢尝试的人,但尝试是有前提的,第一是我感兴趣,第二是我是否能合格。” 董路说当初他走上德云社的相声舞台,自己首先会有一个判断,如果这件事情自己只有50%的把握,可能就不会去做,无论影响力有多大。

2006年董路在德云社说了两场相声,效果相当好,谢幕时赢得很多掌声和笑声。但离开剧场董路开车回家,从民族宫出来上了二环,他抬头看了看天,就想起了四个字:烟花散尽。因为在这时,他必须迅速地开始想明天要做什么节目了。

这么繁忙的工作董路并不感到累,他是一个抓紧时间就会休息的人。第一场演出之前,董路在剧场的后台,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用幕布搭了一张“沙发床”。一下场他就回到这张“沙发床”上,等待舞台监督招呼他下一次上场。有几次来回穿梭的场工差点像踩地雷一样踩到他。

在记者采访的当天,演出结束后,董路又当起了老本行主持人,与观众做起了互动。

“我代表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作为一个40岁的老爷们儿,演一个20岁的小伙子装什么嫩啊……”语言妙趣横生,引来众人大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