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震云:朋友间知心话很凶险

(2009-03-28 21:06:49)
标签: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我叫刘跃进

手机

杂谈

◎文/《青年周末》记者 马军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吕家佐

3月22日出现在单向街书店的作家刘震云,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沙龙活动中,警句妙语不绝于口。天上地下,古今中外,被他信手拈来,用以阐释他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

从《手机》到《我叫刘跃进》,再到这次的新作品,刘震云一直在挑战自己。而下一本书,他向《青年周末》透露说,与以往不同,他要写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小说。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26/A26/090326a2601.jpg
◎3月22日,刘震云在单向街书店阐释自己的新书

 

 

 

“幽默作家”刘震云

作家不就是编段子骗人的吗?

“我身上这件衣服是我妈亲手缝制的,好看吗?回去让我妈多做几套,你要不要买一件?”刘震云对《青年周末》记者说完这句话后,头往后一仰,哈哈大笑。

3月22日出现在圆明园单向街书店的刘震云,身上穿着一件很传统的黑色中式对襟外套。这几年,他出现在很多场合时,同样也是这身打扮。

当天来了100多人,都坐在圆明园单向街书店的露天大院子里,参加这个以刘震云和李敬泽对话为主的沙龙——“从《我叫刘跃进》到《一句顶一万句》”。

3月22日这天赶上倒春寒,虽然天气晴朗,一些穿得少的听众却在料峭的春风里冻得发抖,坐在主讲座上的《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干脆在身上裹了一条毯子。然而刘震云穿着厚实的棉衣,浑然无畏,并且妙语如珠。

他的幽默感随处可见。比如当《青年周末》记者问他,现在回老家河南老庄时,以他现在的身份,会不会跟老家的人有隔阂。他说不会,因为老家的人根本没觉得作家有多了不起,而是把他当成一个编故事的。“不就是码一些字,编一些段子骗人吗?”闻听此语,周围人一片笑声。

这次沙龙,刘震云是跟李敬泽一起坐车过来的。车经过两人的母校北京大学,他们看到学校院墙外贴着一幅大字标语——“掰开揉碎抓意识,真刀实枪抓管理”。

“太雷人了!”刘震云用当下时髦的网络词汇惊叹道,随即又笑道:“不愧是代表了我母校的水平。”

刘震云作为作家而知名,更多是因为他的几部作品被拍成电影大卖,比如《手机》和《我叫刘跃进》。刘震云自己也在其中客串过角色。所以当现场观众提问时,第一个问的就是电影和小说对他之不同。

“小说改编成电影,就好像良家妇女进了夜总会。”一句话让全场人都笑了。但他随即又纠正道,他从来没觉得小说就比电影更高贵,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老实人”刘震云

我从老庄村学习人生之道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也是北大中文系毕业,跟刘震云是师兄弟,两人交往多年。他在现场这样评价刘震云:“他是一个非常老实的的人,极为老实的人。”

“我确实是个老实人。”刘震云自己随后也接口道:“我这辈子没占过别人的便宜。”他说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都来自于自己的老家河南延津老庄村。从自己的表叔表哥身上,他学会了最基本的人生之道。

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的刘震云,和善而礼貌,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这一点在很多成名成家的人身上很难看到,也许是因为刘震云一向喜欢跟最底层的人打交道,自然而然就没有架子。

他经常回老庄村。老家的父老乡亲,那些卖豆腐、剃头、杀猪、贩驴的,他能跟他们说到一起。这些人是他创作的源泉,从这些人身上,他懂得了中国人其实是生活在细节中,通过细节来看待这个世界。

一些细节也能看出刘震云待人接物的风格。

比如,沙龙开始时,在刘震云和李敬泽前面的茶几上,工作人员要摆两本《人民文学》杂志做展示。但是院子里有风,杂志立不起来,几个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忽见刘震云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当着全场上百人的面,走到院子的一个小角落,捡起两块还带着土的板砖,拿回来准备支撑那两本杂志。他不是让别人去做,而是直接自己起身去做。

再比如,下午2点开始的沙龙,他1点半就坐车来了。听众还在陆陆续续地来到,他就跟李敬泽两个人,一边闲聊着,一边顺着院子外边的小路溜达出去。差不多到了两点,两人溜达了回来。听众差不多都到齐了,正好开始这个沙龙。

书店里的工作人员来给刘震云倒茶水,虽然此时他正在拿着话筒跟李敬泽对话,但也会身子前倾,腾出一只手来,用手指在桌子上轻敲几下,表示谢意。

听众中有人提问,声音太小,他立刻就站起身,把自己手中的话筒送过去。虽然场子边上就站着好几位工作人员,但刘震云看上去完全没有支使别人干活儿的习惯。

给读者签名时,有人问他,为什么留这么长的头发,他回答道:“小时候饿得头上都是疤,留长发就是为了遮盖。”回答得很老实。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26/a26/090326a2602.jpg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26/a26/090326a2604.jpg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326/a26/090326a2603.jpg
◎上图为这次沙龙的主讲人刘震云和李敬泽(右)

 

 

“孤独者”刘震云

朋友间知心话 都是凶险的话

这次的新书《一句顶一万句》,被李敬泽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李敬泽看来,这就是 “掰开揉碎”了,写中国人最原初状态的一本书。

这本新书,同样也是刘震云自认为到目前为止,自己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书写出来后,出版社的大姐问他:“能不能简单用两句话,介绍一下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讲了两个杀人犯,他们想找到一个人,说一句话。”刘震云这样回答。

出版社大姐听了很高兴,连连点头说很好。有杀人犯有暴力,这就比较好卖。

刘震云接着说,不仅有杀人犯,还有潘金莲和西门庆。言下之意,性和暴力都不缺。出版社大姐听了就更高兴了。

实际上,这本书里的“杀人犯”,不是真正的杀人犯,而是刘震云自己提出来的一种概念“心理杀人”。他解释说,现实中人们经常恨不得某人死掉,“我恨死你了!”“去死吧!”说这话等于“在心里杀人”。更有甚者,许多人在心里还杀死过自己的亲人。至于潘金莲和西门庆,只是指书中的男主人公戴了绿帽子而已。但他们没地方诉说去,人人都孤独。

这本书印出来之后,出版社在腰封上印了四个大字“千年孤独”,刘震云不太愿意,他说“孤独”两个字都被人用滥了,已经让人没什么感觉。再说,还会被人说成效颦《百年孤独》。

但这本书确实是写孤独的,刘震云自己也孤独。他在这次沙龙上,不厌其烦地提到“朋友”。他说在自己的小说中,他更容易找到对话的人。至于现实中,他更多是跟老家河南延津老庄村的那些最普通的人说话。

刘震云因为这本新书,近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多次提到这本书就是两个人想找到一个人说一句话。但这句话究竟是一句什么话,他一直没提,让人感到好奇。

在这场沙龙结束后,《青年周末》记者“逮住”刘震云,向他追问这个问题。

“这句话就藏在书里面,但我先不说。”刘震云一字一顿地对《青年周末》记者说:“让读者和评论家先说。等他们都说完了,到时候我再说。”

刘震云还是卖了个关子。不过在这次沙龙上,他也提到,“朋友之间真正知心的话,都是凶险的话,不会那么温情。”——这一句,听上去话外有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