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国记者若再追访“13岁爸爸” 可能入狱

(2009-02-28 17:34:33)
标签:

英国记者

若再追访

“13岁爸爸”

可能入狱

杂谈

    ■“小爸爸”所住社区的孩子都成“采访目标”

■英媒盼DNA检测能成“解禁”转机 

◎文/《青年周末》记者  徐帆

“我们昨天刚收到来自伦敦法院的禁令,关于‘13岁小爸爸’的事不能再透露任何信息。”2月19日,英国《太阳报》的一个男编辑颇为生硬地挂了本报记者的电话。

“你从北京打过来?抱歉,现在有禁令,我不能再说一个字。”英国《世界新闻报》的记者稍显温和,但也拒绝得滴水不漏。

很难想象,不过一天前,为了一个13岁男孩当父亲的重磅新闻,英国记者们都跑去扎堆东苏塞克斯郡,斗得翻天覆地,这会儿突然就鸣金收兵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新闻背后的故事同样值得玩味。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226/A10/090226A1001.jpg可能入狱" TITLE="英国记者若再追访“13岁爸爸” 可能入狱" />
◎2月13日,13岁的阿尔菲怀抱女婴,他身边是孩子的母亲、15岁的尚尔特 ◎供图/IC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226/a11/090226A1101.jpg可能入狱" TITLE="英国记者若再追访“13岁爸爸” 可能入狱" />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90226/a11/090226A1102.jpg可能入狱" TITLE="英国记者若再追访“13岁爸爸” 可能入狱" />

 ◎两名声称有可能是婴儿生父的少年:14岁的巴克(左)、16岁的古德塞尔(右) ◎供图/CFP

 

■英国媒体集体闭口不谈“小爸爸”

热热闹闹了五天之后,“13岁小爸爸”的新闻仿佛在伦敦的空气中突然蒸发了。

2月18日之前,几乎所有的英国报纸、杂志、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还在“头破血流”地抢夺独家新闻:他们孜孜不倦地去寻找“小爸爸”的亲属、亲属的朋友和邻居、邻居家的孩子,孩子的朋友,以及所有可能知道一星半点儿“新闻”的人。

可只是一天之后,这场一度被称为“癫狂”的英国媒体大战瞬间硝烟散尽了。

2月19日,《青年周末》记者给英国《太阳报》打去电话时,这家头一个报道“小爸爸”新闻的报社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理由是:2月18日,他们收到了来自伦敦高等法院的禁令,即日起,他们不能再透露任何新的细节,也不能进行任何评论,否则,将受到法律制裁。

同一天,曾报道了“婴儿生父可能另有其人”的英国《世界新闻报》也以相同的理由拒绝了采访。采写了15日那篇独家报道的记者詹姆斯·韦斯尔普有些为难地说:“昨天,伦敦的高等法院已经来了禁令,禁止任何媒体再对阿尔菲及相关涉事人进行采访和报道。媒体也不能再有新的细节透露,不过如果是已经发表或播放的新闻,那是可以被转载和使用的。”

可这份禁令到底写了什么?倘若英媒违禁报道,会有什么后果?

《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对这个问题都含糊其辞。有关这份来自法院的禁令,在现有的英语新闻上,可查到的资料也是寥寥。

据英国《新闻公报》报道,这项禁令是由一名该法院家庭事务部的女法官作出的判决。法官发布该禁令的原因是基于“媒体骚扰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由至少两名以上可能为婴儿父亲的人所陈述的情况”。法院希望,禁令发布后,少年父母和小婴儿都能尽快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其中,包括“婴儿的父亲能尽快回到学校上课”。而这份禁令的有效性将持续到3月10日下午6时,届时法院将举行第二次听证会。

 

■英法院:如再报道,  将以“蔑视法庭罪”起诉

直到2月23日下午,记者才从英国东苏塞克斯郡议会那里获得了这份禁令的全部文件。

东苏塞克斯郡位于英国东南部,风光迤逦,生活宁静。13岁男孩阿尔菲和他的15岁女友尚尔特成长于此地。他们两人和小婴儿的照片出现在《太阳报》的头版上之后,东苏塞克斯郡的宁静顿时被打破了。一时间,来自伦敦和英国其他地方的媒体纷纷涌入。东苏塞克斯郡也在某种程度上,一度成了“道德沦落”的代名词。

无奈之下,东苏塞克斯郡议会向有关机构进行对媒体的申诉。

当《青年周末》记者联系上该议会的新闻办公室时,一名工作人员给记者发来了该议会儿童服务部主任马特·达克磊对此事的回应。他说:“我们最主要的责任是保护儿童和年轻人。从目前的英国媒体报道情况来看,我们很难相信,这样的报道是出于为孩子们好的目的。我们将做自己的份内之事,保障儿童和年轻人的利益。”

而在这几行简短的回应之后,随着电邮一起发来的,还有一份ADF格式的法院禁令全文。

原来,这份让英国媒体集体收声的禁令一共6页。在第一页上,就有一段颇为显眼的黑体字。

上面写着:“如果你违背了这条禁令,你有可能以蔑视法庭罪被起诉,有可能因此入狱,或被处以罚款,或被冻结财产。”而被列入禁令涉及的新闻机构名单的,是英国所有的报纸、杂志、盈利性网站、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

 

■英记者扎堆“小爸爸”住处,干扰当地少年

虽然禁令到头,英国记者“憋在心头口难开”。《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詹姆斯·韦斯尔普还是颇为温和地回答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干记者这么多年,第一次收到来自法院的禁令。

其实,作为“全球狗仔业的鼻祖”,英国小报记者的无孔不入早已为世人所知。

可这次,英国的八卦记者们到底干了什么?居然把伦敦高等法院都“惹火”了?

几经波折之后,《青年周末》记者采访到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他在英国媒体工作,了解部分英国媒体的采访过程以及这桩花边新闻如何闹成“公案”的个中内幕。

这名知情人告诉记者:“当时,《太阳报》第一个把这消息报道出来了。大家都是媒体同行,很容易就知道那小男孩住在什么地方。于是,从当天下午起,一直到后来几天,有很多记者去东苏塞克斯郡蹲点采访。在那里的社区街头,有不少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他们中的某些人,不怎么爱上学,喜欢在路上游逛玩耍。《世界新闻报》派了几个记者过去,用那种和孩子打交道的方式,接近了其中的几个。通过几次交谈,其中有一个男孩说他认识那个15岁的女孩尚尔特,而且还给《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列出了一串尚尔特‘男友’的名单。”

正是这串名单,让13岁男孩阿尔菲的“父亲”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世界新闻报》的记者获得这个消息源后,立即和其中两名男孩的父母取得联系。“因为他们一个14岁,一个16岁,都是未成年人。媒体必须先取得他们父母的同意,才能对孩子进行采访。”

 

■英媒争相出高价买独家采访权

而此前,在《青年周末》记者对新闻背景进行调查时曾发现,几乎所有进行了“独家报道”的英国媒体都离不开一个“钱”字。

据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报道,英国《太阳报》之所以能第一个曝料,是因为他们在那个小婴儿出生前,就通过电子邮件,和婴儿的“爷爷”、13岁男孩阿尔菲的父亲达成协议,用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5万元)换来独家报道权。

而婴儿出生后,据说当时至少有15家电视台在争夺纪录片的独家拍摄权,他们都想拍下一个13岁男孩如何当爸爸的真人秀。有英国资深媒体人估计,倘若成交,从电视台那里,“小爸爸”至少能挣到5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00万元)。

于是,在《青年周末》的采访中,“钱”自然也成了一个避不开去的话题。

那名知情人说:“我知道,《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在采访其中一个自称有可能是婴儿生父的男孩时,因为那个男孩的父亲经常阅读《世界新闻报》,算得上一个老读者,对方没提钱的事。但大多数媒体还是靠出钱才买到独家采访权。”

据悉,英国法律禁止新闻机构从事“有偿新闻”,除非新闻事件的曝光有“极其重要且可证实的公众利益”。按英国东苏克塞斯郡议会的说法,“小爸爸”的新闻根本无关“公众利益”。英国媒体的争相“利诱”之举,干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也因此广为诟病,成为法院颁布禁令的诱因之一。

 

■新闻已热炒5天,出禁令“为时已晚”

这名知情人向记者分析道,伦敦高等法院之所以下禁令,是因为“13岁爸爸”的事件实在太来势汹汹。其实,13岁的阿尔菲并不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父亲。可问题是,这一次,所有的新闻当事人似乎都显得很“高调”。

“他们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却都学会了用出卖自己经历的方式来接受采访。而这背后,据说还有他们父母精心布置的骗局。那么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这一切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那名知情人说到这里,声音高了起来:“可是,这个禁令是在消息曝光5天后才出来。这就意味着,这个故事已经被疯狂热炒了将近一周。英国有句谚语:‘马儿已经跑出去了,才关上马厩的门。’这么做,有点为时已晚。”

对方有些喃喃自语地说:“可不管怎样,法院的禁令已经发出来了。可别忘了,到底谁是婴儿生父的DNA检测还在进行中,结果很快就会出来。如果阿尔菲真的不是婴儿生父,如果禁令改变了……谁知道呢?也许……有些事会改变。”

 

新闻背景

2月13日,英国《太阳报》在头版报道, 13岁的男孩阿尔菲·帕滕和他15岁的女友尚尔特偷尝禁果。尚尔特产下一名女婴。看上去像是8岁的阿尔菲那童稚未消的神情震惊了全英国。随后一周,英国各大媒体投入对此新闻的白热化“争夺战”中。

2月15日,英国《世界新闻报》报道,有两名14岁和16岁的少年声称自己和那名15岁的女孩发生过性关系,自己有可能是婴儿生父。其中一名少年还列出一串该女孩曾交往过的男孩名单,导致婴儿生父的“候选者”增至8人。与此同时,男孩阿尔菲坚持自己是孩子生父,女孩尚尔特坚称把初夜给了阿尔菲。阿尔菲的家人同意进行DNA测试。

英国媒体的“独家新闻争夺战”也随之升级。13岁男孩阿尔菲甚至有了一个经纪人帮助他洽谈“采访价码”。除报纸、杂志外,十多家英国电视台也迅速介入,开出拍摄独家纪录片的“天价酬金”。

女孩尚尔特家的一个熟人则向英国《独立报》透露,这一切是女孩母亲早就策划好的骗局,只有让阿尔菲当“父亲”,这故事才卖得出高价。

2月18日,伦敦高等法院宣布了对该新闻报道的全面禁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