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敬:我喜欢在江湖之外

标签:
艾敬江湖之外杂谈 |
艾敬:我喜欢在江湖之外
◎文/《青年周末》记者
对,还是那个抱着吉他唱民谣的艾敬,她现在的新身份是——画家。
一个星期之前,艾敬的个人画展在今日美术馆展出,很多人由此才知道,这个红极一时的民谣女歌手竟然也会画画。其实,艾敬已经安静地画了十年的画,当年把她带进绘画领域的人,就是如今画坛大红大紫的张晓刚。展览的开幕式上,来了徐克、崔健和三宝,以及一大批知名画家,定居美国多年的艾敬,一回北京还是能召集来如此多的“江湖朋友”。
艾敬说,她没想当艺术家,只是做了艺术家一样的事情。无论是当年唱歌还是现在画画,她都喜欢在边缘,因为可以始终游离在漩涡之外。
■艾敬在她的工作室里,背后是她这次展出的,以爱为主题的大幅画作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艾敬在北京的工作室,离城市中心不远,不足100平方米的房间,以及一个比房间还大的露台,站在露台上,就可以眺望整个CBD。
“其实,我可以花同样的钱在郊区租一个更大的地方,可是我不想脱离城市给我的信息,创作的时候你可以很冷静,但生活的时候你得融入其中,不然,你的创作会离实际越来越远。”11月22日下午,艾敬在她的工作室里对《青年周末》记者说,身后是充满整个屋子的作品和颜料。
2005年正式定居纽约以后,纽约和北京就成了艾敬的两个家,她在纽约的工作室也一样在城市的最核心,曼哈顿。“我的工作室离我住的地方很近,这让我不会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
通常,艾敬的典型一天都从一顿咖啡厅的早餐开始。“我很早起床,一定去咖啡厅吃早餐,一杯卡布奇诺和一个牛角包。然后去健身房锻炼一下,一般在11点之前到工作室,开始画画。去咖啡厅吃早餐,无论是在北京还是纽约都不变,因为我喜欢看匆忙的人们和游人过客,很多想法都在早餐的时间形成。”
艾敬说自己的生活非常“三点一线”:家——工作室——健身房,除非去旅行的时候,否则不会太改变,那是她产生所有音乐和绘画想法的基本路线。
在这样的生活里,她有时是歌手,有时是画家,大部分时候,只是艾敬。
■从骷髅开始画“爱”
艾敬画画,还得追溯到10年以前。“我在1999年认识张晓刚,那时他刚来北京。他看到我在东京录音棚里胡乱勾画的我的第三张专辑《追月》的封面设计草图,他对我说:你可以画画,我教你。那是我人生的一个特殊的时期,当时我切断了我周围的所有和音乐有关的关系,我像海底的一粒沙,宁静而细致。”
当时在艺术圈里,很多人知道张晓刚有个“俗家弟子”艾敬——因为只有她不是科班出身。但据张晓刚对其他媒体回忆说,当时艾敬比他有名,很多人找张晓刚还要通过艾敬的新闻链接。
艾敬刚刚结束的个人画展《ALL ABOUT LOVE》,主题就是“爱”,这在她刚开始画画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在师傅的画室里,我画骷髅,我给骷髅起名字叫做:MR.BONE。师傅问我为什么画骷髅,冷冰冰的,没有生命。我说,它是爱,如果心中没有爱,它就是一副骷髅。那时候师傅周围徒弟辈分的我的师哥们——马六明和陈文波都笑我,你过分地夸大了爱。”
画“爱”的主题,艾敬画了这十年。在这次展览上,几件很大的作品,整个版面都画满了“LOVE”。
展览的策展人朱其,是当代艺术界著名的评论家,他评价艾敬说:她没有受过专业的绘画训练,但她对绘画的色彩和色调所具有的天分和敏感,毫不逊色于诸多专业画家。
■十年绘画的平静与疯狂
艾敬的绘画十年是平静也是疯狂的,平静是不为人知低调处理,而疯狂,是她自己才知道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艾敬的旅行就跟博物馆和艺术博览会分不开,“如果哪个城市正好举办艺术活动,我就可以把旅行和学习同时进行了。比如今年12月迈阿密的艺术博览会我一定会去,9月份我去了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还有上海双年展。”据艾敬说,这次匆匆结束北京的行程,原因之一也是奔赴下一个让她激动的博览会之旅。
父母对艾敬疯狂地画画有意见了,“有一次我爸说,你怎么画了画一个月都不换衣服了?”艾敬笑着讲述爸爸的意见,“我那段时间太投入了,我时常感觉自己像是个干体力活的,不过身体的酸痛给我带来生命的存在感。后来画展开幕的时候,我爸妈特地来北京住了一段时间陪陪我,他们还是很高兴的,看到我能办自己的画展。”
其实早在2003年,艾敬的作品就展出过。那时候,她应邀拿出两幅作品,参与了在深圳的一个艺术群展,很多敏感的媒体以“艾敬转行当画家”为题报道了此事,艾敬也没有过多回应,“但我没想到,我能这么快在美术馆办自己的展览。”
■是不是声音不值钱了才卖画?
今年9月中旬,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来到艾敬的画室,看了她的作品,并给了很高的评价,并当即决定要给艾敬安排一次个展。如今展览已经结束,艾敬也因此树立了在美术界的关注度,开始有人想要收藏她的画,却一幅也没有得到。
“我想这是一个主题展,它更偏向关注社会的探讨。爱这个主题尤其适合2008年的中国,所以我想先多展览一些地方,画的意义不仅仅是卖出去那么简单,还有它的社会价值。即使是最后要拍卖了,我想这些作品也应该给更有价值的收藏机构。这是我的首次个展,商业成功应该在艺术价值被肯定之后。”
艾敬也不是没有卖过画,今年五月份汶川地震时,在“中国当代艺术家为地震灾区捐献作品义拍”大型公益活动中,艾敬首次将自己的绘画作品《LOVENo.2》义拍了,拍卖所得10万元全部捐给了灾区,那是艾敬第一次“拿画换了钱”。
不久前,在接受搜狐娱乐的视频采访时,艾敬说“很多人猜测,是不是艾敬的声音不值钱了,就开始画画了?我觉得这特别可笑,如果那样,是不是我十年前就已经可以预见画画很赚钱呢?那我也太厉害了,况且,我并不缺钱。”
■我不愿意被界定 就叫我艾敬好了
青年周末:每年,大概有多久时间呆在纽约,多久回到北京?它们在你生活里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艾敬:我想北京和纽约的时间各一半吧,有时候会因为特别的事情而停留在其中一个城市久些。比如今年,我在北京的时间比较长,因为今年很特别。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是难得的机会,为此我特意从纽约赶回北京,想感受这特别的一年,做些事情。没想到这一年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悲喜交加。这些历史事件和时刻也影响了我的艺术作品创作主题,是那些为奥运付出以及在灾难中死去的人们给我的作品注入了深刻的意义。
青年周末:从沈阳到世界,从音乐到画画,艾敬是不是个“不安分”的人?这种不安分来自于什么?
艾敬:我甘心漂泊,也许是因为我有一半满族血统,喜欢游牧自在的生活,像吉卜赛人。
青年周末:音乐和画画对于现在的艾敬来说,各自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称呼你“画家艾敬”吗?
艾敬:什么称谓并不重要,我不愿意被身份所界定和限制,就叫我艾敬好了。
青年周末:你的个展开幕式,有媒体形容那天是明星聚会,来了那么多大牌人物,徐克、崔健、三宝还有很多知名的画家。定居纽约那么长时间,你怎么保持跟这些朋友的关系?
艾敬:他们每一个人的成就都比我高,在没有看过我的作品之前就敢来看我的个展,对我有一份期待在里面,感激之余给我莫大的鼓励。其实朋友不在于朝夕相处,也不在于吃吃喝喝。我很少出来玩儿,无论是在北京还是纽约。
青年周末:据说,大野洋子是你的偶像?
艾敬:大野洋子是全日本人的偶像,因为她征服了全世界的约翰·列侬。几年前我在纽约下城一家很小的现场演唱场地LIVINGROOM看了她即兴的演出,她很迷人,那么纤细而丰满,令人想要把她搂在怀里。她很甜美地与我合照。从此,我更喜欢她。无论她做什么作品已经不重要,她是重新塑造约翰·.列侬的人。
青年周末:你说过无论是做音乐还是画画,你都是做超前的事情,还说过喜欢“江湖”的感觉,这是你10年前开始画画的原因之一吗?那么现在的艺术圈,你认为还够“江湖”吗?
艾敬:无论我喜不喜欢江湖它都存在,江湖是一个漩涡,我喜欢在漩涡之外。
青年周末:你怎么定义自己?有人对你的评价是“低温、本分、藏锋敛锐”,你认同吗?或者有属于自己的定义?
艾敬:哈哈,好像把我形容得很准确嘛,这些字我都喜欢,我希望那是我。其实我是随性而不随便,我很认真对待自己喜欢的事情,无论是音乐还是艺术,我都是花费很多时间去做。
【后记】
艾敬的“秘密武器”
艾敬始终是一个低温低调的人,很多喜欢她的歌迷也不太晓得她的行踪和去向,即使是这样“有噱头”的首次个展,艾敬也结束得十分“草率”,通常被人炒上半年的大事件,在艾敬这里,给媒体的机会,前后不超过两星期。这篇文章见报的时候,她已经返回纽约的家,继续过她的小日子。
采访艾敬,都需要先邮件来往,这是她接受平面媒体采访的不成文规定。之后,如果时间允许,所有媒体她会给时间去面谈和拍照,我们的采访,就是分了这两步走完的。对此,艾敬的解释是:这样比较谨慎,不容易出差错,也是对媒体的尊重。
之前我们以为,神秘的艾敬,应该是一个不太好接触的人,可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实际上她十分热情和爽快,刚见面就与记者谈高跟鞋的困扰,与摄影记者称老乡并大秀东北话;刚毕业的小助理说,艾敬经常鼓励他们去学习,多学点东西,之前的助理就为了学习辞职去考研了,遇到这边忙的时候还会跑回来帮忙。艾敬说,“只要学习就是好事,她们本身就是学艺术的,我都能跨界,她们也都能。”
从音乐到画画,艾敬一直都在学习,她把每一次旅行都看成学习,把每一次拜访艺术家都当成学习,把每一次跟朋友的交谈都当成学习……这或许是个有点俗套的词,但它屡次出现在我们与艾敬的对话中。
艾敬没有直接回答我们,是什么“秘密武器”让她隐居多年还保持了在圈内的号召力和好人缘,我想,我们在几次接触中可以找到答案:一个低调谦虚又幽默周到的人,是会一直受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