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2008-06-26 14:04:35)
标签:

陈数

新上海滩

方艳芸

成名太晚

快乐减半

杂谈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本版撰文/《青年周末》记者  张卓 ◎摄影/《青年周末》记者  吕家佐

在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经历了全国巡演后,新版《日出》即日起又在首都剧场上演。在2008版的《日出》中,最受称道的是陈数扮演的陈白露,有观众戏称“陈数演绎的陈白露是最接近原著,也是最美的。”

这个凭借《新上海滩》、《暗算》走红的女演员,成名很晚,最近两年才逐渐走红。私底下,她是一个极为冷静理智的对谈者,能把自己演绎的角色分析得一样细致精准,也能把生活解剖得丝丝入扣。她说:“毕竟,我不是18岁。”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陈数自述“成名太晚”不快乐

▲《新上海滩》中的方艳芸、《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日出》中的陈白露,三个上海旗袍女人,陈数演绎得入木三分

 

在某天看了张曼玉的电影《阮玲玉》后,陈数突然决定“要做一个穿旗袍的女人。”于是她接拍了《新上海滩》的方艳芸,《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并时常在去上海出差时,去法租界逛逛。最近,她又出演了话剧版《日出》中的陈白露,一个更彻底的旧上海女人。陈数对这个角色很迷恋,亲自掏钱请摄影师为自己拍摄了一套陈白露造型明信片:那个她,穿着旗袍,侧身,眉眼中张扬的妩媚和不易察觉的黯淡,让我们分不清到底谁是陈数,谁是陈白露。

 

 陈数·陈白露

“每天的陈白露都不一样”

《新上海滩》中你扮演的方艳云是不是促使话剧导演最终选择你去演陈白露?

导演请我来演陈白露还不是看了《新上海滩》,他是因为看了《暗算》中的黄依依。我后来也问过他,为什么是黄依依。导演跟我解释说,新版《日出》中的陈白露并不是交际花,而是一个叫陈白露的女人。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我才决定去演陈白露。因为人物的身份始终要放在人物后面的,最重要的是表达人物的性格。

加上我阔别话剧舞台很久,希望静下心去做一个讲究的东西,去证明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戏剧演员。

你在全国巡演后说过,我演陈白露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我的形象和状态非常接近角色。当初选择这个角色,除了上述原因,会不会还有一点挑战心和冒险心?

当然了,有很多人会因为无法驾驭这样的挑战而退缩,我有自信,相信能扮演陈白露,导演当初在询问陈白露人选时,提及我,几乎所有人都赞同。其实扮演陈白露我个人不担心,我最期待自己的是话剧表演风格的完成,如果陈白露是影视作品,我会更加自信,但她是话剧作品。从这个层面来说,我达到了自我要求,我的表演状态,技术,方式证明我完成了。

曹禺评价陈白露说,“只有白露看得穿。”指陈白露对人和命运看穿了,那你看穿了吗?

说我现在看穿了,还为时过早,这是一个太大的人生主题。其实我不演这个话剧,也能看穿很多问题。相反,做话剧得到最多的是内心情感的回归,我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去创作一个作品。而不是像拍影视剧那样奔忙。《日出》满足了我,让我觉得表演很过瘾。

那你的遗憾是什么?

演话剧的好处是每一天舞台上的陈白露都不一样,但遗憾在于你永远没办法看到自己的表演。所以,我演绎的陈白露能打多少分,应该交由别人评价。

  

  

《日出》不是陈数第一次演话剧。1998年她还在东方歌舞团时就被成方圆选中出演音乐剧《音乐之声》的女二号;2001年进入中戏后,她又被中戏老院长徐晓钟“钦点”出演话剧《突出重围》的女一号。这一切都得益于她的好演技。聊到演技,陈数非常自信,散发着咄咄逼人的理性。她在新浪开设的博客,多数内容也是对角色的分析和感悟。正如很多圈里人说,陈数在影视圈中属于那种“人戏不分”的演员。

 

陈数·演员

“爱情因美好而执著”

从1998年的《音乐之声》、2001年的《突出重围》到2008年的《日出》,如果记忆是一个底片,这三部舞台作品呈现在你脑海里的第一张成像是什么样子?

1998年的《音乐之声》让我觉得陈数除了会跳舞还能演戏。我的画面是拉着姐弟转过身看观众。往台下看的一刹那:底下密密麻麻的观众,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为什么有戏剧人说,在舞台上演话剧是那么过瘾。

《突出重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晓钟老师,每天演出前老师都会写头天演出的总结。每个演员都会有一张。我的定格是:我像个孩子一样把手摊开,说:“老师。”虽然纸上都是不足和缺点,但我感到很温暖。

《日出》离我太近了,不太好总结。但我第一反映是谢幕时,我低下头所看的那块地板。因为每天谢幕时,我没有在享受掌声,而是在说:“终于跟陈白露告别了。”那是陈数跟陈白露告别,因为在体验陈白露这两个多小时的人生,我累心,辛苦,牵扯到生死,也很伤神。

你一直追求表演上的真实感吗?

曾经有一位制作人说过,陈数演戏成本太高,因此我不可以连续演戏。有的演员技术很好,但如果你睁大眼睛去看,他还不够投入;有的演员很投入,但没有太多想法;我认为,我属于很投入又有想法的。

如果你技术足够好,为什么不让演戏轻松?

不可能,我要体会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我记得孙周导演要求我们要“高级表演”,就是你的生命和情绪要随着那个人的人生走过一遍。我反对拿技术去演戏,我相信心灵的碰撞。再不专业的观众,你用心去演,也可以打动他们。

你应该走过很多人的人生吧?

是啊。这就是演戏的好处,能体验人生,还能总结他人的人生。但作为我而言,那都是戏剧角色,我更喜欢真实的人生,所以我并不想重复我演过的角色的人生。

你体会的黄依依,方艳芸,包括陈白露的人生主题都逃不开爱情。你是一个对爱执著的人吗?

当然,爱情要执著,爱情太美好。如果一个没有爱的感受和能力的人,会很遗憾。对爱相信,对爱执著,这样的人生很美妙。

 

 

在给陈数拍照时,摄影问:“有没有人说你长得像孙俪。”陈数很幽默地说,“我比她年龄大。”在娱乐圈,陈数从来不隐瞒回避自己“出名太晚”。相比娱乐圈大多数20出头就成名的女孩,2005年,陈数才凭借《暗算》中的黄依依走入观众,但她并未因此遗憾,因为她的偶像是张曼玉。

 

陈数·女人

“成名太晚,我没有快乐”

演员陈数和明星陈数更喜欢哪个?

演员。我做这行就是为了来演戏。演员是可以当明星,但那只是知名度的涵盖。但我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业是演员,专业是表演,不能忘本。当别人不看重你演戏时,我觉得明星对我没有价值。

作为演员的陈数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不可否认,我在发展阶段,所有工作的选择不能随着心愿。其实我特别羡慕余男,因为她对自己的要求是“要不就不做,要做就绽放。”这是我期待的,但我做不到。我有时没办法随着心愿做。但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部作品是一部作品。

你的自我要求是不是有点太高?

80分是我的及格分。对自己苛求一点,就算达不到100分,也能达到优良。就像有人说,把自己的表拨快5分钟,这样你永远可以走在前面。

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吗?

当然,人生怎么能不理性,不理性生活就要混乱。我始终认为,感性和理想兼备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人不能丧失理智,毕竟我不是18岁的女孩,已经是女人了,成熟了。

张爱玲说过“成名要趁早,否则快乐都要减半。”

我的确体会到了。我成名晚,所以没有什么太多快乐,起码我能想象的由于年少成名的那种轻狂的快乐都不会有了。因为当那些铺天盖地的认可反馈给我时,我的种种喜悦都是很有限的——我的快乐仅仅局限于“我又能完成什么了”,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你成名太晚,但走到现在应该算足够幸运吧?

很幸运,因为我成为了青衣,青衣是那种你必须只有成熟后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诠释角色的类型。

另外,很多导演挑中我演好角色也是一种幸运。我并不是千里马,而是这些像伯乐一般的导演看到我,发现了我。

当然,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在准备。比如我跟你聊天,这半小时就是我的人生经验,说不定某天,这段就可以让我在表演上运用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