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研,逃避还是新起点(读研之惑3)

(2007-10-31 23:24:3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校园生活

考研

研究生

读研

分类: 先锋·话题
 圈外看研究生

◎文/和海佳 佟尘 本报记者 张薇 ◎供图/CFP
http://www.yweekend.com/WebNews/071025/b02/071025b0203.jpg
考研大课堂下课后的众多学子们

同学眼中的研究生
“他们有时像在逃避或者在保护什么,像害怕失去翅膀的天使。”
  孙林,24岁,中文系本科,北京某报社媒介策划

  “现在很多研究生他们试图在生活中寻找某种定位,所以对待现实他们要求很严,对待理想他们却放手飞翔,他们通常会感觉比较迷茫忧虑,缺乏忍耐。”孙林以前在北京电视台一档日播栏目里做记者,那时和她在一起的同学兼同事莉已经上研究生了。做传媒工作都很辛苦,比如跟台里等摄像机用有时就得等到凌晨,如此种种,莉在台里没待多长时间就回学校专心读研去了,最大的理由是她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我就不行,因为没有定位的退路,”孙林解释说:“我觉得研究生有些时候在逃避或者在保护什么,像害怕失去翅膀的天使。”孙林还有一位好战友是中戏艺术系的研究生萱,萱现在正备考雅思,从图书馆出来吃完饭可以去南锣鼓巷或烟袋斜街散步。“她还是大学时的清纯模样,只穿匡威球鞋。”曾经哲人说过:形式给人以生活的仪式感。而对于忙碌的白领孙林来说,每天的2寸高跟鞋与匡威球鞋之间就仿佛回应着这句话。

 

同事眼中的研究生
“从个人价值绝对值得鼓励,但要干活宁愿他是中专毕业”
  佟尘,30岁,本科,前电视媒体现场导演

  做电视七年,家里出过四个研究生的佟尘,至今仍然想去传媒大学深造一把,不过这依旧只是停留在计划当中。“考研从个人价值绝对值得鼓励,但要干活宁愿他是中专毕业”——这就是佟尘在工作中对于研究生同事又爱又恨的无奈情绪。
  做媒体是一项综合性、实操性很强的行业,研究生有它需要的逻辑思维和文字功底,但佟尘还是宁愿选择学历相对低但“好用”的本专科学生作为助手,“起码我选个专科生事情做的一点也不差,还能落个耳根子清静。”
  他清楚记得曾经有个新来的硕士生,在策划会上用很国际视野的战略眼光,展望了新节目改版的方向,但是不到几天时间就因为薪水问题撕破了脸,甚至在临辞职前还删除了节目组的日常工作文件夹,而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进行过任何一项实质性的工作。
  “硕士一操场,导师一走廊,”佟尘说起了一个从大学老师那里听到的有关大学研究生教育的玩笑。不过他对于同事在工作几年之后再进校园深造还是支持的:“研究生真的是应该为自己去读的,为的是找到点新的方向,但不应该是救命稻草。”

读研前辈眼中的研究生
“就业危机在读研开始就坠在了头顶”
  文文,26岁,金融系硕士毕业,会计

  文文大四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基本上是随大溜:回避找工作的压力+考上名校+公费读研,尤其是最后那项公费读研,让文文觉得仿佛捡了个宝。
  刚好赶上研究生学制改革,学限由三年改成两年,研究生们除了为在这短短时间里能“研究”出什么而操心,更担心的则是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文文清楚记得同屋女孩描绘导师对她们的苦口婆心:“现在开始就得为将来的工作立目标!”
  和大多数研究生同学一样,文文读研的第一年主题是学业上无事的清闲,第二年主题则是就业上无秩序的紧张:哪个大公司又来学校开宣讲会、哪家银行的招聘开始了、公务员考试开始报名了云云。每个人似乎都焦头烂额起来,文文自己东奔西突地找工作也实在是忙乎了大半天,发现关键还是学校的名气是不是能吃得开,至于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分别只是在于这块敲门砖大小程度上有点区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