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为何没发现“别针换别墅”真相?
一个名叫“立二拆四”的网友,在去年风靡网络的“艾晴晴别针换别墅”事件结束10天后,跳出来宣布自己是该事件的幕后策划人,16次交换有6次是策划出来的商业行为;艾晴晴也不叫艾晴晴,叫王晓光,只是他请来的一个演员;另一个重要人物“艾晴晴表姐”曹华,其实跟艾以前不认识,也是一名“工作人员”
立二还出示了一系列证据,证明他还是艾晴晴的QQ、邮箱、博客的实际使用者。“我才是真正的艾晴晴。”
“骗局!”“无耻!”网上网下一片哗然。报道过艾晴晴一事的记者们,也纷纷表示震惊。
艾晴晴换物的一百天,是被网民和媒体狂热追捧的一百天,也是持续遭受质疑的一百天,但更是全国众多媒体被忽悠的一百天。
主动联系采访的媒体达70多家,转载达500多家。但提出质疑的媒体屈指可数,事后表示意外和惊讶的记者却比比皆是。
一百天时间,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为何没一家媒体发现真相?为何记者竟被利用,成为这场戏的“群众演员”?
也有很多人猜测,这个女孩是否在炒作?但很少有人料到其中会有虚假环节,更不会想到,艾晴晴背后还有多家商业利益。当事人立二说,他“掐住了媒体和网友的喉咙。”艾晴晴事件引发了一场“网络地震”,已经波及现实生活。
艾晴晴、“表姐”曹华、立二依次对《青年周末》发表截然不同的说法;网络推手担忧“网络造星”这个新行业会被“做死”;记者们则开始反思。
事件链接
一位加拿大小伙子创造了用红色曲别针换到别墅的神话。去年10月15日,一个ID为艾晴晴的女孩在网上发帖称,她要用100天时间在中国复制这个神话。
通过街头沟通与网络联系,从一个曲别针开始,她先后交换到照片、玉佛、手机、项链、数码相机、珍贵邮票等物品……2007年1月23日,在经过前后16次交换后,艾晴晴宣布,最后交换的所得为自己与广州美美音像公司的唱片出版协议。


全文请点击
文章引用自:http://www.yweekend.com
前一篇:王朔:宁花老徐钱 不愿作协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