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去过宜昌猇亭的古老背和宜都的红花套,今天陪儿子去转转吧,拾起一些记忆,上午出门下着雨,在城区乘坐101路2元的公交车,经过伍家岗、猇亭大道、正大路和桐岭路,来到古老背渡口,到猇亭一会也下起了大雨,雨游吧,古老背,这里曾经是通往长阳的繁忙汽渡口,如今是繁华后的冷清,宜昌长江大桥修建后,这里成了战备渡口,虽然汽渡依然存在,曾经排起长龙等渡的现象没有了,想想以前在红花套培训,回宜昌,在码头排起长龙过渡,记忆深刻啊。

我们只有半天时间,陪儿子在织布街、新正街和兴善寺街转了转,镇中巷写有“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抓紧”,看见"疋"字的时候,来了老乡,说这是布疋,七十年代修建的,织布街还有一栋有天井的老屋,老大爷耳朵不好,他答应让我们参观,哇塞
,170多年啦,在织布街老房子有很多,周围老乡见我们拍照,会走过来为我们们讲解,真是好客啊。
时间尚早,到江对岸的红花套只能坐快艇,3元送过去,顺着码头的斜坡上岸,原来的老码头就在眼前!“红花候船室”,那候船室的门脸成了收破烂的家,那江边的水泥趸船,孤独的抗击着洪流,那栓船的铁链,锈迹斑斑,那很陡的阶梯,大部分已淹没在洪水中,没有了任何人气。我在想,即使“红花候船室”遭到冷落,也要留在那里,即使脱落斑驳,也应继续存在这里,即便是废弃不用,它仍有资格矗立在原地,以此证明老码头的存在,要告诉人们我承载了一段繁华的历史,记录了一段繁荣的过去,印证了一个时代变迁的过程,强烈要求老码头留下来,很高兴,码头大门石柱上,已经有人刷写维护了“江心岛码头”几个字。
儿子看了不以为然,因为这里只有深山含笑知道留在这里的岁月。在周边转了一圈后,返回再坐快艇回猇亭,转乘"猇小"班车(猇亭—小溪塔)回宜昌城区,因为在红花套坐班车要15元回宜昌。中午回到母亲那里吃午饭,好幸福哦,有蒸肉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