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因为记者的一次采访,会促发我的一些归纳和思考。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权威发布,2022年成都在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百强榜中位列第29位,五年中排名递进了27位。在排名跃升的背后,是成都科技发展的骄人成绩。
一是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战略科技力量加速落地,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建成投用;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电磁驱动聚变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2个大科学装置完成项目选址;成都大科学装置数量达到4个。2022年新增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9个,全市累计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39个。
二是区域创新动力源和增长极地位进一步夯实。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1.14万家,同比增长44%。与此同时,科创板上市(过会)企业总数达17家。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400亿元;建成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创新中心等一批成果转化应用平台,聚集创业团队500余个,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超200家。仅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过万家指标成都就领先中西部。
三创新政策更加系统创新生态更加优化。从成都率先推行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原创性改革,到修订《成都市重点研发项目资助管理办法》,出台《成都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实施和管理办法》,聚焦产业建圈强链重点领域和前沿新兴领域实施107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再到最近发布的《成都市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机制,将成果转化投入和效益等纳入考核,形成科技创新持续发展良好生态。
成都科技发展依然有明显成长空间
----
一是要向合肥等地学习,争取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特别珍惜和发挥在地大院大所的作用,一个重量级城市的价值说到底是取决于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权重、取决于在基础研究中的贡献;
二是要向深圳等地学习,政府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是最终可以优化配置资源的是市场、是企业家精神,当政府只是“市场”的一部分的时候,科技发展的环境可能才是最理想的。
三是要向发达国家、发达城市学习,科学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通过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需要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统一,最终服务民生才是科技发展的归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