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写给必须更好的2023年
(2023-01-01 12:12:08)
标签:
2023我的新年献词 |
谁也没想到,2022年是这样“怦然”结束的。甚至来不及整理集体记忆中的那些忙乱与仓促,那些平凡人的艰辛与不易,悲凉与伤痛,那些岁月的突兀与痉挛,魔幻与荒诞,伴随新年远远传来的闷闷的钟声,这都暂时过去了麽?
在忐忑中重启生活,在疑虑中开放国门。我也像许多人一样,以颇有仪式感的“转阴”方式进入新的一年。
2023年还可预期什么?
大疫不过三吧,尽管疫情不会因为生活重启而结束,毕竟开放国门,可以让人们回到现实世界重新思考。2020年4月,差不多三年前,我曾经写过下下面的文字:
---- 对疫情的轻慢无知和“文革式”过激反应,都会在付出代价和成本之后,留下惨痛教训。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地球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你们和我们,只有人类和病毒。当各国还在以邻为壑,宣传媒体无端指责对方、政客们还在相互甩锅的时候,病毒正在翻倍。抗疫不是两个制度之间的决战,而是人类是否能够超越自我的一场考试。
--- 实践证明,封国、封城、断航等,都不可能真正彻底解决问题。只有把全世界的疫情控制住,每个国家才有可能不让疫病卷土重来。中国疫情稳定,世界才有希望,全球疫情结束,中国才会真好。把别国的疫情当作政治话题和娱乐消费的对象,是比疫情本身更可怕的“大瘟疫”。(陈光:全球新冠病毒疫情走向何方?https://mp.weixin.qq.com/s/4hyQ5l7KIPy1UMx4h5geww)
叙事不会消失,政府不可或缺。尽管宏大的叙事不能代替百姓真实的生活,权力的任性终究抵不过简单常识的洗礼。得以存续的经典叙事一定饱含基本的人性与常识。大道至简,尊重常识。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说说容易,实则很难。透明、回应、法制、责任,是现代政府的治理特征。公共政策的转型和新政策的实施,一定要经过政策宣导、社会动员、条件准备、预案制定等缓冲期,避免快车突然“转向”或飞行“硬着陆”,造成过量伤害、过高成本和难以控制的社会风险,也徒增社会和心理高度不确定性。发生在那年深冬“一夜突变”的政策过程,一定是以后许多年大学里可以反复使用的公共政策“经典案例”。我曾经改写过成都武侯祠著名的一副对联,再录于此,送给即将到来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