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到台湾台中勤益科技大学参加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创新方法研讨会。这次赴台参加创新方法会议,不由得想起来整整十年前的
2008年我做的一件事情,我与台湾中华大学沙永杰校长联系并动议,可以两岸携手共同推进创新方法的研究与交流,得到海峡两岸同仁的积极响应,于是第一届海峡两岸创新方法(TRIZ)研讨会2008年11月22日如期在台湾新竹中华大学召开。由此开启了创新方法的两岸会议交流机制。后来我又赴台参加参过第三届(201011月6日在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举行)和第五届(2012年11月10日在台湾中华大学举行)的研讨会。
唐代韦应物诗中说“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颇有应景之意。这次我率团参会,恰逢翻译出版的Darrell
Mann的《系统性创新手册(管理版)》新鲜出炉,第四次《大众创业指数(MEI)》发布之后,正好在会上传播交流,同时会议发表了《中华诗词意境与技术发明原理“同构性”探微》、《基于生态链和方法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两篇论文。

我在会议的圆桌会上,特别对2008年以来大陆和两岸创新方法的发展情况作了一次回顾。2008年时,大陆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刚刚起步。十年过去了,不完全统计,大陆累计投入到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领域的经费超过1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创新方法的组织体系和创新工程师、培训师和咨询师的认证体系,有超过5000家企业开展了创新方法培训,超过10万人接受创新方法专业训练,
共解决企业难题6万多个,企业运用申请专利2万多项,企业、高校和工业工程等各中创新方法赛事更加统一和规范,两岸交流已经机制化。但是,大陆创新方法的研究和推广也存在政府行为与市场推动结合不够、方法研究与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结合不够、项目推进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不够、方法应用与方法改进结合不够等问题。就两岸创新方法研究与推广而言,面向未来的发展,我建议应该研讨形成创新方法交流的2.0版本,即在完善两岸交流的会议机制的同时,增加合作研究的机制,可以在个人、机构和协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按照“问题导向、市场运作、自由推进、利益平衡”的原则,把海峡两岸的创新方法交流与研究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台湾又见沙永杰教授、林文灿教授、林锦煌教授、林均烨教授、李伟正教授等一批台湾同仁和先进,承蒙台湾朋友的帮助和支持,会议圆满成功。十年好友相聚,畅叙友谊,互道尊重。有人说,三五年太短,二十年冗长!十年,刚刚好,适合怀念,适合希冀!这话有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