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大学里的好老师?2011年1月26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些意见(http://www.wenming.cn/wmpl_pd/kjyd/201101/t20110126_60479.sh)。
今日之大学,一个好老师起码的特质是,懂得大学之道、坚守育人之本。我说过,“大学之道,在爱学校,爱学生,爱学问无止境”,寓传道于解惑之中,重育人在教书之时。道器合一,知行合一,亦为大学之道。时下市场经济发展,利益主体分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大学之独立的精神尤其重要。大学和大学教师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的批评者、既有知识的积极的怀疑者、现有政策的先导性的评判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教师应该具有丰富而独立的精神世界。大学和大学老师是社会的良心。
我的学院里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杨一帆副教授就是他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小杨老师经过中德联合培养,两年前从一所“211大学”以人才引进的的方式到学院工作。 小杨老师热情、帅气,深得同事们的喜欢。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个年轻教师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表现。
我记得他还在工作手续办理过程中,还不是我们的正式教员,已经接受一门课程的教学,还参加了学院主持的“中欧社会论坛”之“公共服务”小组的活动,以他对欧洲学术背景的熟悉,参与讨论、翻译和中欧学者的媒体对话,表现出良好的学术潜质。
到学院工作以后,小杨老师总是把个人在学术活动中接触到的资源主动地引到学院来。美国波士顿学院一位短期引进学院工作的教授就是小杨老师引荐的。目前还在办理的一位新西兰教授的引进事项,也是小杨老师联系的。此外,他还联系和促成了学校和韩国延世大学的学生交换。我经常在学院说,如果我们学院有更多的老师,能够这样主动地关心学校和学院事情,我们会发展的更快、更好!当然,有一次,我也批评过小杨,告诉他,对待工作上的事情,既要有热情,也要注意工作程序和方法。事实上,在我心里到希望学院有更多的老师像杨一帆老师这样,不必考虑太多“程序”。
他对待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也表现出一位优秀教师的风范。我知道他因为学生的生活困难,可以解囊相助;同时他对学生也有非常到位的严格要求。因为学院有了外籍学生,他几乎是“自告奋勇”地成为留学生的指导老师
--
坦率地说,并不是每个教师都会这样做。记得有几次很好的外籍教师学术讲座在校内举行,他主动组织本科同学来听讲,因为这样的机会,他甚至帮助本科同学联系到国外留学的机会。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好老师,就是不管份内份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成长,他不会考虑从中得到什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
在我们这个时代,社会上有一些是非颠倒、指好为坏的不良风气。这大概是转型社会的暂时无序与混乱,人们因此也有些许不安与困惑。但大学和大学教师要坚守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文关怀的本份;就是坚持理性、法制和道德的底线;就是过滤社会舆论的浮躁与杂音,坚持以社会良心推动社会风向的好转和不断进步。当然,大学也要反思,现代大学,需要能够快速响应社会舆论、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并且建立与社会良好的对话机制,以更加开放、自信和现代的方式,坚持真理,修正谬误,推动社会发展并与社会一同进步。
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