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上课,在课堂上提问一男生,他站起来一脸茫然,他不知道我刚刚问了什么?甚至不知道上节课讲了什么?没有书,也没有笔记。我一点没有责备这位同学的意思。尽管我清楚,在大学校园里,有着不少真正意义上浑浑噩噩的年轻人。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为何只能造就一代代消沉/麻木而有毫无生气的暮色少年呢?我差不多中断了原来的讲课内容,特别专题性讲述了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的意义和方法,希望点醒一些仍然在沉睡中的年轻人,也说了不少闲话。
人大的张鸣写过一篇东东,题目就叫《跟大学生说几句闲话》。在更多的时间,民间的话比官方的话有意义,闲散的话与正式的话管用。转几句给同学
---
“我身在大学,深知当今的大学,根本没有大学的精神。即使没有一拨又一拨乌烟瘴气的鸟导师出来指点迷津,在中小学就被标准答案式教育培养成宠物猫的学生,根本无法通过大学四年自立起来。大学四年,懒人则玩过去,勤快则像没头苍蝇,跟着潮流,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如果你有幸在一个好一点的大学,兴许还能碰上几个稍微读点书的老师,参加新东方的外语培训,还方便一点,否则,四年能学点什么,根本就没有准。如果有心向学,我的建议是,不要等老师,不要指望学校,自己先动起来。先学会读书,多面开花,逮到什么读什么,多进图书馆,少进课堂,老师实在要点名,也带了书到课堂去,他讲他的,你读你的就是。中了毒也不打紧,误入歧途也无所谓,反正读得多了,自然就会校正,只要不是单啃一类书就好。然后从身边的洒扫庭除开始,学会做事。把自己放在人群中,学会跟人沟通。最后通过前面三项,学会做人。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大学四事:learn
to learn;learn to do:learn to together:learn to be。其中,learn to
be是最要紧的,即古人所云,学者无他,学做人而已。做人,就是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盲从的动物。大学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救世主,甚至都可能没有关心你的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这就是我要跟大学生朋友们说的闲话。是最要紧的,即古人所云,学者无他,学做人而已。做人,就是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盲从的动物”。
大学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救世主,甚至都可能没有关心你的人,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