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研究生院有一个新的工作,叫做“导师年报”。我不希望这项工作成为一个流水帐式的年度工作记录,而应该真正成为导师对于学生的一份责任,这里面包含导师长期从教的内心感受,也包含导师对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殷切期望。说实在的,想要说的话很多,但总怕所言不符合有关部门的严格要求。好在“有关部门”说了,这次的年报“内容,形式不限”。于是,我可以选择以下两个话题:第一,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导师?第二,如何做一个学有所成的学生?
很巧,《光明日报》
2011年1月26日发表有我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所谓“陈光的教育五字经”。(http://www.wenming.cn/wmpl_pd/kjyd/201101/t20110126_60479.shtml):也许可以作为年报的一部分内容,与大家来分享:
教育是人类自我塑造、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所在。集数十年从教之心得,遂有“教育五字经”:道、情、美、雅、才。
第一,明白大学之道。《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篡改”一下,“大学之道,在爱学校,爱学生,爱学问无止境”,其实任何一个学问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寓传道于解惑之中,重育人在教书之时。道器合一,知行合一,亦为大学之道。
第二,关注民生之情。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其实是在社会之中,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学会用知识的阳光关注民生之需要,用科技的眼光关注社会之变化,用世界的眼光关注中国之发展。
第三,仰望星空之美。时下市场经济发展,利益主体分化,物欲横流,人心浮躁。大学之独立的精神尤其重要。大学和大学教师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建设性的批评者、既有知识的积极的怀疑者、现有政策的先导性的评判者。教师应该具有丰富而独立的精神世界。
第四,养成儒雅之风。大学教师应该有个怎样的形象?在我看来,他(她)应该荣辱不惊、心存静气、温文尔雅、宽厚达人。高校教师的核心价值是“个人魅力”。
第五,修炼九鼎之才。以言履职、以言行道、以言教书、以言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的特征。广博的学识加上雄辩之才,是为师者之至高境界。能说善言而又言中有物,是大学教师的基本功。
我也曾经在我的博客中给研究生以及本科生同学有一些鼓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a9c690100lchk.html):
——
对于刚刚走进校园的大学生,我想告诉他(她)们的是,你们终于走上一个可以自己决定事情的关键路口,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分界点。在这里会突然出现没有目标的茫然和无依无靠的困惑。有的人就在这里走上了无法拯救自己的暮色小道,最终他们变得冷漠、偏执、自负、平庸。有的人却在这里第一次尝试人生的职业设计和具体行动,他们个性开放、为人宽容、富于激情和创造力,最终他们可以成为融入社会、引领发展的一代俊杰。在大学的起点,差别不大,大学四年之后,却迥然有别,起初的原因就在这里。
——
对于来自不同生活状态的研究生新同学,我想告诉他(她)们的是,你们赢得了一个很可能是人生最后一次的职业调整和提升的机会,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把握它。研究生的困惑并不比本科生少,而且是“较高层次的困惑”。研究生在校时间很短,在你还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只感觉茫然的时候,已经开始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了。研究生阶段主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尽快进入专业状态。尽管并不是每个经历研究生阶段的人都会走上学问之路,但是严谨治学的专业训练可以让一个人人格细腻成熟、认知和洞察能力增强,最终有利于职业水平的提升。第二,广泛融入校园活动。我们并不只是在课堂上才叫学习的,事实上研究生在教授那里得到的并不多,大多收获是在校园活动中实现的。包括自己组织的、学校组织的、科研学术型、社会公益型、团队交流型等各种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训练自己的策划、组织、交往、协同和有效参与水平。第三,自主做好职业准备。研究生需要在学校与社会的界面上作些活动、形成新的认知。有两类知识,见识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都是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对于理工科学生,可能需要增强见识性知识的训练;对于文科、管理类学生,可能需要增强技能性知识的训练。学校往往并不能完整提供两类知识的训练机会。因此,自主发展非常重要。
什么是学习?“学习”就是将校园内的时光、知识、信息、设备、与教师互动、与社会互动的各种资源和条件转化为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过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是这样。
这是我对学习的独特定义。如果有同学要引用一下,当然可以,但需注明出处,养成严谨的学风,哈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