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光:假如杜甫再来成都

(2009-05-18 08:58:46)
标签:

文化

    周末参加一个蜀绣产业发展研讨会。

    在我的知识里,“蜀绣”,是知道的,可我并不知道蜀绣的发源地就在离我工作和生活只有几分钟车程的郫县安靖镇.

    历史上,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一道被誉为“四大绣种”。可是现在蜀绣的情况已经风光不再,刺绣技术更是濒临“灭绝”。当地政府搭建的“作坊”里,几个“绣娘”慵懒散漫,民间可以做工者只有数百人而已,“大师”级人物凤毛麟角。

    如果杜甫现在又来到成都,他一定会因为曾经的繁华如此凋敝而郁闷不已!

    蜀者,栽桑养蚕刺绣人。蜀民先祖以蚕立国,曰蚕丛。史上,郫邑家家栽桑养蚕,户户抽丝刺绣,一派锦绣天地。在汉代,成都的织锦业就很发达,朝廷专门设置锦官管理,因此成都又称“锦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唐代,安靖刺绣就作为贡品进入宫廷,成为皇帝奖赏功臣的主要物品。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说:“若挥锦布锈,望芒兮无幅”。并说在成都随处可见“挥肱织锦”、“展帛刺绣”的情景。

    时过境迁。我们今天还可以让杜甫“花重锦官城”吗?

    蜀绣兴盛的历史轨迹,是绣品作为日常百姓的生活所需,然后进入宫廷,逐渐演变为礼品、艺术品和奢侈品。当然也由于市场环境、消费结构的变化,绣品逐渐远离了日常百姓生活。

    如果要在今天发展“蜀绣产业”,我提供给人们的思路是:“发展高端,回归民间”。要阳春白雪,更要下里巴人。如果不能藏技艺于民间、如果不能蜀绣再次成为人们的生活所需,蜀绣便不会有兴旺兴盛的那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