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海峡两岸创新方法(TRIZ)研讨会2008年11月22日在台湾新竹中华大学召开。此次会议与台湾第三届中华萃思学会学术研讨会同步举行。会议由台湾中华萃思学会与西南交通大学共同举办。这是我国学界在创新方法(TRIZ)研究与实务领域的首次海峡两岸研讨会。
台湾中华萃思学会成立于2003年,台湾在TRIZ规模性研究与实务方面比较大陆要早五、六年。两岸在这个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恰逢其时。在中国大陆,2007年创新方法(TRIZ)作为国家正式科技行动开始迈出重要步伐,科技部确定四川和黑龙江省为推进该项工作的试点省。来自大陆西南交通大学的陈光教授、雷叙川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的邵云飞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的范德林教授、于慧伶教授等一行5人与近百名台湾同行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Altshuller钦点的TRIZ专家、国际知名的TRIZ大师Isak Bukhman莅临会议,并发表TRIZ
Overview and Roadmap for Projects和How TRIZ is applied in
corporation的主题演讲。Isak Bukhman
有35年的TRIZ顾问经验,成功辅导过数百家企业实现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Isak
Bukhman的演讲不仅勾画出TRIZ理论和方法的基本框架和使用路线图,而且结合企业实践,从操作层面介绍在企业导入TRIZ方法的具体技巧和经验,他的案例式演讲让与会者获益颇丰。
西南交通大学陈光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中国大陆TRIZ研究与推广:现状与问题》专题讲演。陈光教授认为TRIZ研究与实务在大陆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只是个体行为、2001年出现企业行为、2007年起成为国家和政府行为,近两年中国大陆TRIZ有较大发展。TRIZ的发展可以分为“框架建立”(又包括前苏联经典时期和美国发展改进时期)、“产业扩散”(又包括部分局部扩散和产业扩散)和“范式形成”三个时期。认为美国等TRIZ研究与实务已经在产业扩散阶段,台湾已经进入部局部扩散阶段,而大陆实际上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阶段。最终达到影响全局的范式阶段,还是许多工作要做。陈光教授提出在学术研究、教育培训、企业辅导和管理咨询等方面展开TRIZ两岸合作,此建议得到台湾同行的积极回应。
会议有设有4个板块,包括TRIZ学理探讨与应用、TRIZ绿色创新、TRIZ创新设计和TRIZ与专利等。
会议主要发表论文包括:《TRIZ
理论中技术矛盾解决思路的研究》(黄庆,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办公室,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立力,西南交通大学企业创新方法集成与TRIZ
孵化平台建设课题组)、《整合AHP、QFD、TRIZ
和公理设计在光盘刻录机之研究》(陈冠玮、黄永东,立德大学工业管理研究所)、《萃思学(TRIZ)及其推广应用问题探析》(王伯鲁,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范德林,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办公室,陈广胜,东北林业大学校科研处)、《以德菲法建构40
创新法则案例》( 刘志成,远东科技大学院计算机应用工程系,陈佳庆、萧望生,远东科技大学院机械2工程研究所)、《
基于个案的TRIZ与田口方法之集成研究》(于慧伶,东北林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十法则名称的中文成语表达》(
萧咏今、吴幸璇,建速有限公司) 、《将ARIZ 结合绿色创新之研究》(陈旺志、陈家豪,成功大学机械所)、《结合质量机能展开与TRIZ
于绿色创新设计之研究》 ( 翁明珠,昆山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系) 、《整合TRIZ方法与绿色设计开发新产品:以环保修正带为例》(沙永杰,
中华大学工业工程与系统管理系,吴清城,新竹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以TRIZ与案例为基础的绿色创新设计方法》(陈家豪、杨政融,成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
应用TRIZ方法于两用拖鞋之设计》(林泽宇、陈铭仁、杨梓圣、宋明弘,大叶大学工业工程与科技管理所)
、《自行车避震车架之创新设计与制作》(
李兴生、黄奇筠,虎尾科技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陈芳毅,虎尾科技大学机械与机电工程)、《产品设计之改善与创新-
以安全帽为例》(刘天伦、利瓦伊伦、江威麟,圣约翰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所))、《具有牙膏补充包之创新牙刷设计》(杨梓圣、林泽宇、陈铭仁、宋明弘,大叶大学工业工程与科学管理所)、《
运用TRIZ 法在厨房刀架创新设计之研究》(郑永长、许育荣,高雄第一科技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暨工业设计研究所)、《应用TRIZ
于砧板之改良研究》(陈铭仁、林泽宇、杨梓圣、宋明弘,大叶大学工业工程与科学管理所) 、《建构样式变更型新产品的辅助设计流程》(
周永灿、李伟正、郑暐群、沈涵安,中原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系)、《 基于TRIZ 理论的产品创新设计模型研究》
(雷叙川、陈光,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邵云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TRIZ
之应用-以研发液态H燃料容器为例》(许铭城、刘培熙,勤益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研究所)、《
运用萃思(TRIZ)方法在广告立牌创新之研究》(吴天方、洪于荃, 亚洲大学经营管理学系)、《 TRIZ
应用于创新产品开发至营销流程各阶段之研究》(陈正辉,托科技(股)公司,黄立仁,中州技术学院工程技术研究所,
黄俊明、王创茂,勤益科技大学研发科技与信息管理研究所)
、《结合专利信息与公理设计之创新设计流程》(徐业良、许博尔,元智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结合公理设计之独立公理观点与TRIZ
进行专利回避设计之研究》(张祥唐,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研究所,邓家欣,东海大学工业设计学系)、《专利回避设计与产品效益分析程序整合之研究》(林均烨、彭馨仪,朝阳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系)、《
提升铁卷门阻热性能之创新设计》(郑绍材、张婉莹,中华大学营建管理研究所)、《
运用整合性营销工具提升台湾品牌国际形象之策略与创新作法》( 李宗儒、许闵智,中兴大学营销学研究所)等。
两岸学者在TRIZ学术研究与企业推广方面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交流。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在TRIZ研究与实务领域推动两岸交流与互动开启新局。会议达成意向,第二届海峡两岸TRIZ研讨会将于2009年在四川西南交通大学举行。
会议期间还交换了西南交通大学和中华大学学生交流协议文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