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讲话让我赢得不少机会。这不,在三天之内,分别在成都和北京做了两场对象和内容完全不同的演讲。
在成都为一群刚刚离开中学时代不久的年轻的大学生们讲“职业规划与准备”;在北京为包括省长、部长、厅长、局长在内的一些阅历丰富的长者讲“系统科学与思维创新”。在许多演讲场合,有人会告诉我,很多年前,就在学校听过我的讲课,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听过我的演讲。这对演讲者就是一种快乐。
演讲者的快乐当然也会发生在演讲的场合。无论什么主题,也无听者年龄、资历、专业、背景、工作有何不同,语言的魅力可以让全场或鸦雀无声,或会心一笑,或掌声突起。演讲完毕,便有不少听者前来索取名片,预约可能发生的下一次演讲。
我经历的最长时间的演讲是8个小时,当然中间要稍作休息;我经历的最短时间的演讲只有20秒钟,那是一次参加全国志愿社会工作论坛,节目叫做“精彩20秒”,一位央视《焦点访谈》的著名主持人来“客串”。
我做过的听众最多的演讲人数是六~七千人,面对大操场,满眼都是人,又看不清楚一个人;我做过的听众最少的演讲人数是1个人,那是为了参加一个青年教师演讲比赛,赛前学校专门从四川大学请了一个据说很有研究的语言学家来看我“表演”,人少,没劲极了。
我的听者最大年纪的是87岁,真不简单,我要是到了87岁还能够听得清楚别人的话吗?我的听众最小年纪的是1岁,哈哈,那是我的女儿,刚刚会走路时,也不管她有无兴趣,听得懂不,硬是冲着她“讲述”一番。现在,女儿也要去参加演讲了,我仍然做“老师”,不过她讲英语。
演讲者可以有许多的快乐。我甚至在学校还开过《演讲与口才》课程,每每有大学生演讲、辩论什么的,我常常充当“点评嘉宾”。我也曾经在电视上为校际间大学生辩论赛作点评--也是一种演讲。
此前,有学生给我联系,月底又有一个学生的辩论赛事,看看时间,可能参加不了了,因为,届时我可能会去台湾做一个演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