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的习惯养成是一种文明表征,甚至是具有普世的、发展程度较高的文明形态。在美国这几天,常常能感觉到在美国人潜存在于意识深处和行为模式中的对他人的尊重。既在制度层面,也在生活层面。
――
在纽约,可以见到许多非常陈旧的老房子,好像与这个大都市不太协调,原来老房子连同土地均为私产,受法律保护,不经产权人同意,任何人不可以去动它;
――
不管是否认识,在楼里或电梯中相遇,人们会象老朋友一样相互问好;
――
在路口常能看见驾车人停车让行人先走的情形;
――
无论是否应该和必要、或者从你身边走过可能给你造成不便,一定会随时使用礼貌用语;
――
在讲话或演讲中有口误、清嗓子、咳嗽或者使用的电脑有问题,也会诚恳地表示歉意;
――
我看到几乎在所有的公共场合都有禁烟提醒,美国还真有不少吸烟者特别是女性吸烟者,他(她)们会在一个有垃圾回收桶傍边靠在墙边吸烟;
――
在所有的公共场所一定有供残迹人使用的设施;
――
在机场自动换登机牌的机器上除了英语、日语外,还有繁体汉语、简体汉语等。
我们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口号,叫做“以人为本”,非常正确,但在中国很难做到。“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不是抽象的人,就是不同的群体和每个个体,包括他的思想、信仰、言论和需求。美国比中国做得明显好些,但也不是无懈可击。在美国人们经常谈论的种族歧视问题,对于他国公民明显表现出的傲慢与偏见等。
途径费城,从纽约前往华盛顿。

美国独立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