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作为重灾大国的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自然灾害年造成直接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5%,人为事故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6%,环境公害损失也呈上升趋势,几乎占到国民生产总值6%。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灾害学以及公共安全问题缺乏应用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全球统一行动以及2000年以来联合国的“国际减灾战略”所突出的主题都是应强化各个国家、地区的综合减灾科技与管理战略。城市灾害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城市灾害学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小区及住宅的安全度;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研究;城市地震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防灾减灾研究;城市灾害心理与社区安全文化建设;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综合研究等。
交通运输、信息处通讯、能源供应、供排水等工程系统对于维持现代社会生活是必不可少的,犹如人体中的动脉、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对人类生命的重要性一样,故可形象地将其统称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生命线系统,一般集中表现在城市。现在都市的住区安全度问题既无法保障也令人担优,其住宅质量只能是正常状态下的舒适度,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将很难把握。
成都在这次地震中,位置和作用都好非常特殊。可以预计,在灾后,成都对于我国灾害学以及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也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昨天,我又去过成都社会科学院,共同探讨有关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