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液体不准上飞机:公共安全的应急与常规

(2008-03-15 07:40:13)
标签:

杂谈

 

    上午向学校提出一个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和创业实践四个部分为主要内容的大学创新教育特色体系的构想,有关领导和部门对此表现出很大兴趣。

    我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会不断有新的想法并能迅速将其系统化的人,我虽然也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但常感觉非常需要有将一些想法细化并付诸实施的人。要做成一两件事情,靠一个人的主意是不够的,需要团队和相关行动主体的协同配合。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个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小,取决于有思想、有预见能力和协同能力的团队领袖;取决于有不同知识背景和行动能力的核心成员;取决于团队与相关外围机构的沟通效率和资源利用机制。两个会谈后,匆匆赶往机场。

由于前两天新疆发生的恐怖未遂事件,机场有了对旅客携带物品的新的规定。化妆品、香水、饮料等一切液体物品均不准随身携带。我号称“茶博士”,整天水杯不离手。坐飞机也不例外。可是,在今天进入安检时,我只好“咕嘟咕嘟”地把剩下的水一起到进胃里。在行李通过安检机时,安检员说,包里一个男士润肤用品不能携带,只能托运。天啊,这么个小东西,托运?算了,只好不要了。

    公共安全当然重要,民航规定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常规管理的公共安全和作为应急管理的公共安全,应该有所不同。成熟的管理模式,应急状态也不会超出常规范畴。而在现实中,因为此前有人携带汽油上飞机,因为有工作人员居然疏忽险些造成一起恐怖事件,因为这年头又正好赶上不可以出一点纰漏的奥运之年,于是,运动似地将可能的问题处理办法无限放大,甚至不相信人工个别检查的可靠性。这实际上已经超出常规管理范畴。这到也不只是国人的习惯。那年911后,我去美国,安检时,又是按手印,又是脱皮鞋。不知道现在怎样了。当时也真够折腾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