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民心目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并不是最快乐的城市,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不是最快乐的城市。经过专家和网民的两轮推选,日前在《小康》杂志「快乐城市」的调查中,被网民评为中国最快乐的十大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青岛、大连、昆明、苏州、桂林、厦门、香港、大理。
成都名列首位。
入选的城市大多环境优美,很多地方还是全国的热门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不错,工作压力不太大,人们生活质量比较高。成都以52.84%的得票率居首,网友对其评价较高——美丽、休闲、物美价廉、压力轻,所以被认为是最快乐的城市。杭州得票率50.35%,紧随其后,相比去年降了一位,但依然是网友心目中的快乐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大城市的落选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最发达、最现代的城市没能成为最快乐的城市。合乎情理的是,这些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物价,沉重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负担,还有拥堵的城市交通、糟糕的空气质量等等这一切影响了人们的快乐。
成都何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快乐城市”呢?
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文化积淀,为这个城市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堆积,形成了特有的城市个性,突出地表现为“和谐包容”四个字。
无论现代化进程怎样改变着城市的模样,成都人的那份安详闲适、从容不迫、怡然平和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它就在成都人日常琐碎的生活之中。最能体现成都人闲适悠游生活方式的,是成都的茶馆、小吃、火锅和近年繁荣起来的串串香和冷啖杯。成都茶馆数量之多,堪称中国之最。在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滩,公园有茶园,大学有茶府,水岸有茶座,湖边有茶榭。大街小巷,走不到三五步,就会闪出一座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茶客满棚。易中天说,“成都的悠闲,不仅因为它是物产极其丰富、用不着太忙碌吃穿不愁的天府,还因为成都人有一种洒脱的性格。一个成都人,如果身上的一千块钱花了九百,也不会着急,而会高兴地告诉你他还有一百。因为洒脱,不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这才有了那份闲心。有闲、有趣,又有几个小钱,成都的茶馆里才坐满了人”。易中天说得对,成都的休闲,是一份心情。
如果大家都坐在茶馆里,是看不出成都人特别的平和闲适的。但是,如果在街上成都人发生了争执,成都人要么以市井的幽默调侃而过,要么一边做着手里的事情,一边“论理”,无论言词如何激烈,一般不会“拳脚相交”。有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外地人看着成都人“吵架”都着急,“为什么还不动手呢”?外地人很难琢磨成都人的性格。
冷啖杯和串串香是成都最长见的小吃摊。这种可以称之为“成都特色”的大排档,其场面往往十分壮观。一些生意兴隆的店家,常常几十桌沿街铺展开来。沿街停放着吃客们的“坐骑”也是五花八门,有奔驰、宝马,也有夏利、奥托,还有电瓶车、自行车、“偏三轮”等等。在这里,人们的身份和阶层暂时失去了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平等观念在成都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下意思的。在成都人的内心深处,没有把一些东西太当回事。时代变了,语言也在变。成都人遇有有点困难、有点麻烦的事时,爱说“不存在”,一副很仗义、很热情,又满不在乎的样子。比较其他城市,成都的富人比较不跋扈,成都的文人比较没有幻想。这大概是源于市井氛围和平民精神的内在提醒。
平等观念,给成都造就了一种特有的气质,一种平和、笃定、气定神闲的气质。面对岁月沧桑,成都人乐观、豁达;面对光怪陆离,成都人从容、自信;面对外来文化,成都人开放、包容;面对时尚变迁,成都人热情、奔放。
这就是成都,因古老而厚重,因个性而时尚,因闲适而雅致,因包容而和谐,因魅力无穷而风情万种。
有一次,我在都江堰的分水堤坝上,突然想到其实成都的独特之处全部蕴于这千古流淌的岷江水中。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疏导淤塞,不惟属于都江堰,也属于中华文化;无论是“深淘滩,低做堰”,还是“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再到“四六分水”和“分水排沙”原理,这些法则看似简单,其中无不包含与特殊地理条件精妙结合的水利科学原理,实则包含简单而又深刻的和谐之美,包含足以陶醉其中、耳濡目染、终成正果的成都品质。在一次回答记者提问时,我极为简单地说,“成都人的性格是水做的”。记者笑了,我知道他想到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在我的言语里,这“水”便是都江堰的“水”。流淌千年,一刻也没有忘记灌溉成都平原,也灌溉成都人的性情;这“水”也是道家的“水”,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们照样每天忙碌,成都人照样每天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