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段时间,丁学良先生就寄来一些他在海内外刊物上发表的文字。这次寄来的材料中,有一篇丁先生谈读书的文章。他把读书按照不同的取向分为六种。第一种,为寻求知识而读书;第二种,为寻求技能而读书;第三种,为了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第四种,出于情感的需要而读书;第五种,为了寻求人生的意义而读书;第六种,为了寻求更高的、超验的、来世的意义而读书。
其实,读书的需要是伴随人生的阶梯而不断变化的。 在我看来,丁学良先生所谈到的六种读书取向,大致与人生少年求学、青年职业、中年立命、老年安身的历程相符合,也是人在不同境况下从读书层面反映的生命体验。不同的层次之间,有着递进的关系。身无一技之长,难求安身之命。一个人满足职业的需要尚不能够,就很难提升所谓高雅的兴趣。情感世界荒芜凄凉之时,大概也不会产生向往终极生命意义的追求。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把读书分为为职业性读书和嗜好性读书两大类,我以为,在职业生涯的一般情形下,可以有三种组合类型。第一种,职业性读书压倒一切,迫于竞争和压力,不管喜不喜欢,为了生存而读书;第二种,嗜好性读书比较突出,不管有用没用,所读之书大都与所做工作没有关系,为了兴趣而读书;第三种,职业性读书与嗜好性读书很好地吻合起来,这正是“天作之合”,如果有这样的境界和感觉,可能是读书之最佳状态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