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电视台来采访,要做一个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的系列专题片。忽然一想,真快呀,三十年都过去了。6月3日晚8点10分,可以从该电视台的相关节目中看到我的如此感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个家喻户晓的谚语,以喻世事盛衰无常。《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
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可能是它的一个变体。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因黄河常改道,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三十年前,因中断了十多年大学招生而积累起来的570万不同年龄的考生走进同一考场,当年录取27万人,录取率为4.7%;三十年后的2007年录取人数正好是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率已达到60%左右。时间过了一个周期。三十年间,中国高校共培养大学生3600万人。
这三十年对于国家、对于个人,可能都是巨变。然而,遥想当年喜爱的事物、没有实现的理想、难以变化的本性以及似乎并不衰老的内心,又感觉这三十年,也没有什么沧海桑田,那份孜孜以求的萌动和泰然处之的心态,一点没变。三十年了,心仍在河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