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大年三十到来前,才终于为省里一个部门完成一份关于科技产业的调研报告。节后上班第一天省长在报告上做了一大段批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批示”如此认真的领导。从这份批示中,可以研读出以下信息:
第一,该省长在政府、市场、企业、技术等相关问题上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所讲内容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意味深长;
第二,工作既要有大思路,要清晰,知道为什么要做?更要落实,明确工作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第三,层级越高的领导,水平也相对越高。人们可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但在中国现有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中,所想不一定能够所为。
第四,一项研究如何发掘它的社会价值,看来,空有议论不行,需要与实际部门结合,与决策过程结合。
第五,当然,接下来又会有新的任务和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总是被类似的一些事情牵着走,事情本身是有意义的,只是时间不太够用。
我们来看看省长的批示吧,立此存照,也备同行研究之用--
“此项研究,看得出花了很大功夫,尤其是现状调查和目标定位都很清晰、明确,同时也提出了对策建议。但我看后,觉得尚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一,明确区分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主体,如果不激发企业的主体能动性,就很难做强做大产业和企业;
二,政府的政策驱动力更多地应注重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包括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等。通过把握和运用市场机制,更多地吸纳社会资本,调动和整合社会资源,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政府财政资金和土地等要素的直接供给上。如果只凭籍这一点,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不仅西部省份做不到,东部省份同样做不到。我们要研究运用政府性资源,形成吸纳、调动、整合社会资本和资源的机制,即实现机制创新;
三,实施产业细化策略。要研究发展重点,实现重点突破,在研究中尤其要立足市场(即期市场尤其是中长期市场)前景,把握正确的国际技术走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发挥我省的比较优势;
四,要设计动作,包括规划、项目、载体、过程设计和协调服务平台运作等,明确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案;
五,要考虑整个方案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工作主体;
六,形成“十一五”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