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光教授
陈光教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90
  • 关注人气:79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议最多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暂缓实施

(2007-02-10 21:13:39)
          今天,难得阳光天气。在“西蜀人家”的一个小规模聚会上,见到德高望重的刘宝珺院士,与他谈起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这是一个工程规模巨大、地质生态影响深远、民族宗教问题复杂、工程周期很长的世界性工程。但是直到2004年被调水地区专家才从黄河水利委员会看到早在2001年就经水利部审查通过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纲要及第一期工程规划》。2004年底,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鲁家果向温总理呈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决策要慎重》一文,建议暂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开工,并得到总理批示。2006年8月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中科院院士刘宝珺主编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备忘录》出版,提出西线规划“是全国人民参与建立公共规划论证体系的大事”,因此必须实现“全社会参与、科学决策、人民监督”。刘宝珺院士告诉我,《备忘录》所提供的确凿数据资料,西线工程有关人员“居然不知道”。但也没有任何部门和人员正式回应或要求“辩论”。其实,《备忘录》并不是反对西线工程,而是反对不经过民主科学程序做出决策的过程。《备忘录》的意义就是将不同的声音发表出来,面对未来,立此存照。
        这两天,我手里正好在评审一个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对水电产业影响的研究报告,知道原来积极主张西线工程及早开工的钱正英、潘家铮、沈国舫三位院士在2006年10月25日有一份写给温总理的《关于南水北调西线前期工作的建议》。《建议》里面特别说道:“随着南水北调中、东线的启动,西线问题日益引起有关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同志对西线方案提出质疑,并提出过各种替代方案的设想。我们认真研究了这些意见,初步认为:各方提出的某些意见值得重视,决策宜十分慎重。我们在第二次报告中的提法(指建议2010年前开工,2015年第一期通水的建议)可能偏于乐观”。据说,温总理很重视钱正英等的意见,已经做出:暂缓实施,再作论证的批示。
        在我看来,这一事件的对公共事务和重大工程决策的影响不亚于西线工程本身。
        没有充分科学论证、缺乏公众知晓、又没有经过民主程序的一项浩大工程,几个月以前,已经就要付诸实施了。更为荒唐的是,黄河委员会的官员提出西线工程必须立即启动的理由有三,一是中央部门已经“决定”,只研究“怎么做”、不讨论“该不该做”;第二,东线、中线已开工,“轮也该轮到西线了”;第三,不懂水利者不要发言。这是什么逻辑!
        无论是在几个月前西线工程的开工似乎已成定局而民间不同意见纷纷洋洋之时,还是现在民间的力量开始影响重大决策之时,有关地方政府始终保持着“缄默”,尽管私下里官员们意见很大。
        中国在走向民主、科学的道路上还要多少事情会发生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