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天的学术报告会上,我有一个简短的发言,倡议创立一门新的学科——“成都学”( Chengduology )。我特地“百度”了一下,专门以一个城市来命名一门学科,除成都外,只有上海和香港。
有没有必要建立“成都学”,能不能建立“成都学”,关键看两条,一是成都有没有值得研究的特质,有没有一门独立的学问所要研究的内涵;二是学界能否聚集起比较成规模的研究力量。毫无疑问,成都是独特的:两千多年不曾改过名字(据说全国只有两座这样的城市);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发源地、以休闲和包容著称于世等等。
城市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管理等多种要素集成的综合体。“成都学”应当以这些领域为基础,但不是这些分门别类研究的简单综合,而是对成都人文特色和发展规律的理论归纳,凸现成都的特色与亮点,服务成都的发展和管理。
有许多事情可以去做:比如将成都学研究纳入相关机构的战略合作框架中;组织跨机构的专题小组,深入进行有关成都学课题的研究;在城市管理研究方向上,引导硕士生和博士生以成都为对象撰写学位论文;将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技术和公共管理技术融合到地域性的历史文化研究之中;与国内其他机构和人员(如近年来在中国和世界城市竞争力评价方向比较活跃的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倪鹏飞博士)合作,适时召开以成都学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及时将有关成果报送有关部门,为成都的发展贡献力量等等。可以认为,成都学研究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