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生发信息给我:“落叶知秋师恩胜酒”,我回短信:“清风拂面书香如华”。今天是中秋,类似今天这样的节日,信息会突然多起来。细致一点,会发现人们的短信传递,不仅仅是在传输着祝福和美意,也同时反映着人们各自的社会属性和状态。一般而言,是学生先发给老师、晚辈先发给长辈、男士先发给女士、下级先发给上级、有求于人者先发给被求的人、名声较小者先发给名气较大者,等等。
不断成长的过程,使得人有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声誉,于是有可能从“无名”到“有名”。人有了名气,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这意味着你曾经作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或者你有机会凸现出自己的某种潜质;最终,你实际上具有更大的社会活动半径,有更强的资源利用能力和更多的拓展选择空间。难怪古往今来,“名利”二字,困惑多少英雄豪杰。当然,有名也可能为名所累,重要的是人的心态和境界。
我的看法是,完全不必用另类的眼光看待“名人”,人人都是名人,都是有“名”之人,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人都知道你。社会名人只是在更大的范围为更多的人所知道而已。认真说来,成为一个名人并不难,难的是成名之人仍然保持常人的心态;接触社会名流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依然保持平等的姿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