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一、孩子的学习与家长的态度
假如,一位具有相应文化素养的家长,能够有耐心读完我写的这本书,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的语文学习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原因很简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不仅是孩子遗传素质的来源,而且,来自家庭的教养也是孩子文化素质的底色所在。
一个过度执着于自身功名利禄的家长,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孩子的成长。
忙碌的工作节奏,浮躁的生活心态。自己都没有心情从容平静地读完几页书,怎么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学习的重视态度呢?——假如学习真那么重要,父母亲必然象看银行账单那样对待书本:认真细致。
言传身教,言传不如身教。意欲以训诫方式达成让孩子认真读书的心愿,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在生活中,态度或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孩子耳濡目染的现实生活作为隐性教育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最不容忽略的,然而实际上可能往往恰恰相反。这就是孩子为什么老是不受教诲、不服训诫、“不听话”的几乎全部原因所在。
有个广告词写得不错:人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古谚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所以,作文要想做到最好可能不够现实,也许追求“更好”更加妥帖。但是,这个广告词至少道出了部分真理:付出才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
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一个不曾在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身体力行等方面有所付出的家长,一个舍不得花时间、费精力、耗心神的家长,为什么非要期待孩子认真读书学习呢?
有人会问,有些在文化考试中十分拔尖的学生,他们的父母甚至长年在外打工?如何解释?
答:他们的家长以自身的生存境况告诉了孩子:也许,真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了!
如果,在孩子的感受中,自己家庭的苦乐兴衰与读书学习没有必要的关联性,甚至于完全取决于读书学习之外的其他因素,那么,孩子所得到的潜在隐形的、无声无形的影响和暗示就是:其实,学习并不像爸妈和老师们所说的那样重要。
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
您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觉得读书学习很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