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重庆政协报》2025年11月6日刊发散文《美“荔”桥坪》收藏存谢。
枫叶染红的晚秋,当我探访的目光轻轻落在一片青绿的山村时,不禁随口吟出古人“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的诗句。
这个令我心动的山村,名叫桥坪,坐落在江津区朱杨镇。村口路旁的标志牌上,“美‘荔’桥坪欢迎你”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一个“荔”字,道尽了桥坪最鲜明的产业符号:与香蕉、菠萝、龙眼并称“南国四大果品”的荔枝。
此时已是“满篱黄菊无心看”的深秋,荔枝的丰收季虽早已过去,但眼前仍是葱茏的盛景:低矮的荔枝树如团团绿色云朵,错落铺展在起伏的翠绿田野间。微风拂过,树叶轻摇,漾起层层波浪,恍惚可见绿海中沉甸甸的果实,那抹红亮的甜意,仅需一眼,便勾得人想往果园深处探去。
桥坪何以因荔枝“出圈”?又是以何种方式让小山村靠一颗颗红果“一炮而红”?带着疑问,我在村委会程主任的解说中寻到了答案。江津地处长江上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桥坪村依长江而建,土质为长江冲积土,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形成了适宜荔枝生长的环境。
但曾经的桥坪,不过是川渝交界处再普通不过的巴渝小村——邻近重庆永川区、四川泸州市合江县,村民多以种植甘蔗、花椒、水稻为生。虽有零星荔枝树,却因分散种植、品种老化、口感欠佳,难以形成规模。转机,始于一场偶然的相遇。
中国荔枝栽培史逾2300年,唐代已盛。《荔枝图序》载:“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史料更记,合江荔枝自唐宋起便是贡品,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个春日,几位到桥坪走亲戚的合江种植户路过田间,见园中荔枝树长势不佳,随口问劳作的村民:“你们也种荔枝?口感不好,卖不上价吧?”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合江与桥坪相邻,气候、土壤、水源条件相近,何尝不是种植荔枝的好地方?几位合江人当即表达了合作意向。
桥坪村支两委得知消息后,立刻邀请区、镇农技专家评估。结论令人振奋:桥坪临江多洼地,湿热少霜冻的小气候,加之优质的冲积土壤,极宜荔枝生长。科学依据在手,村民们重燃信心,迅速赴合江洽谈合作。2019年,桥坪村成立重庆荔枝红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高标准建设600亩荔枝园,规模化种植妃子笑、带绿、仙进奉等中晚熟优质品种。
首年挂果,桥坪荔枝便在合江荔枝节惊艳亮相。优良的口感吸引众多客商,当年2.5万斤鲜果被日本客户悉数订购。“此后几年,我们的荔枝持续走俏,甚至有海关联系,希望打造进出口基地。”程主任笑着说,“这更坚定了我们带乡亲增收、促乡村振兴的信心!”
无需多言,眼前的实景已是最生动的注脚。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永江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的重要节点,桥坪村依托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优势,坚持“融合、错位、成片、绿色”理念,将荒坡变成了蓬勃的荔枝绿海。智能水肥一体化喷淋系统精准灌溉,劳作的村民与葱茏的果园相映成趣——这不是当代美丽中国的鲜活缩影吗?
美“荔”桥坪,已深深印在了我心里。耳畔总回响着桥坪主人的热情相邀:待到来年丰收季,定要再品那抹荔枝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