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迎合
行走人间,装满花花绿绿心思的脑海总渴望有一次浪漫的邂逅,抑或是不期而遇的意外惊喜。炎炎夏日,为寻觅一份清凉,当我打望的双眼停留在一片绝色自然的清雅山水时,我止不住大声吟哦起李白的诗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在抵达目的地之前,我还对驴友们描绘的犹如重庆版“小川西”的清溪沟将信将疑:一条溪水而已,能有多美?最好也不过就是清澈见底,难道还会有“锦鳞游泳,岸芷汀兰”这样的旖旎?然而,当清溪沟璀璨的碧蓝出现在眼前,我竟目瞪口呆!如果说其它溪流可以用泼墨山水画来表现,那么,描绘清溪沟一定得用浓墨重彩。要表现那样鲜亮的蓝色,须得画师屏息凝神,细细研磨远古的矿石,提取最深一抹蓝,再掺上几枚揉碎的阳光,用柔软的笔一气呵成。
清溪沟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距江津城区72公里,处在渝南旅游精品线中心点上。而清溪沟山水之美的核心,即是有“江津的红旗渠”之称的清溪沟水库。据有关史料记载:蔡家地处大娄山余脉,绵延纵横的山体和峰谷交错、悬崖叠嶂,形成了它独特的巴山山地地理构架。而穿梭流淌于平川沟壑间的大小溪流,则为建造清溪沟水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对此,矗立于水库旁的江津县清溪沟水库落成纪念碑有载:“太平山上,苍松挺立;螺蛳坪下,碧水流长。沉寂荒沟,丛生荆棘;解放号角,震响山乡。地覆天翻,山欢水笑;人民更望征服自然,溪水也求改变模样……”短短文字,阐释了清溪沟的山川形势和建设初衷。
清溪沟水库于1959年上马,1977年11月全面动工。为建好此工程,江津举全县之力,先后组织上万民工,艰苦奋战数年,于1983年12月将其建设成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水产养殖和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型水利工程。库容1600多万平方米,湖面上千亩,长约5公里,宽100-400米,湖水清澈透明,两岸峰峦对峙,树林葱郁,景色旖旎。清溪沟水库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当地及周边的农田水利灌溉问题,也因其特有的湖泊景观而于2009年入选水利部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我迫不及待登上由美丽村姑驾驶的机动游船凌波而行,那种惬意的感觉用重庆话来说:“真的不摆了。”长长的清溪沟随着山的蜿蜒角度而蜿蜒,清澈的河水一路欢唱着跌宕而下。此时正是仲夏,尚未到雨季,湖水清清浅浅,可见成群的鱼儿于青翠的水草间悠闲地逡巡,碧蓝深处倒映着两岸人家的袅袅炊烟、随风起伏的芦苇荡和牧童的粉色面颊,陶醉于这神话般的仙境,我忍不住放开嗓子唱起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摆渡的村姑含笑说:以前,山沟里穷,他们这一代年轻人都跑到外面打工挣钱见世面去了,而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镇里村里抓住机遇,利用清溪沟独有的山水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好过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回来了……听着村姑发自肺腑的感慨,我所有的赞美都幻化成了蓝天白云下透彻的清溪山水。
下得船来,我们沿着沟畔的羊肠小路开始了徒步探险之旅。前方,就是驴友们青睐的“小川西”了。但见清溪沟两岸,仿佛打翻了调色盘:芦花柔和湿润米白,竹林清清朗朗碧绿,阳光鲜嫩明亮金黄,几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却能自然和平共处,与青青山峰潺潺溪流配合得天衣无缝,大有“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的绮丽。
我们就这样,悠悠然走在清溪沟缤纷的色泽里,耳畔竹叶沙沙,风声婉转,溪水浅唱。我想,即使许多年过去,这样一个夏日,行游清溪沟的旅历也是值得记取的……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