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求永无止境——读于漪《岁月如歌》有感

(2009-11-11 20:22:32)
标签:

文化

分类: 黄金书屋

http://hcclib.net/images/newbook/080501.jpg 

 

   

首先摘录几段各界人士对全国特级教师于漪的评价:

“于漪同志的为人,可以称得上典型的‘师道’。

她不畏艰险,努力攀登,日积月累,终于开辟出语文教学的新途径。

她以自己废寝忘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拼命向前的精神,赢得了教育界和社会的称赞,被评为上海市的特级教师,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当之无愧的。

于漪一生甘愿当个名副其实的普通教师。从平凡中见伟大、当一辈子中学语文教师,成绩卓著,难道比当什么‘长’还卑微吗?”

——罗竹风

“于漪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骄傲。”

——谈家桢

“于漪的学术造诣、教学成效、待人之道,有口皆碑,无不称颂,足为楷模。”

——张志公

读着封底各界人士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的评价,我再次翻到刻有烫金文字《岁月如歌》的封面,于漪老师那蓝天白云下一身素雅的着装、一脸亲切的微笑、几丝印刻着岁月的皱纹、一双注视远方的炯炯目光,无不显现出她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执着与追求。

让我不能忘怀的是扉页折痕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做一辈子教师谈何容易,默默耕耘在教育的土地上;一辈子学做教师更是令人钦佩,谦逊、平易近人,这位已经在语文教学事业上取得卓尔不凡的成绩的教师是需要有底气、有勇气、有目标才说得出这样的话的。

记得曾经有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本签名的书《教海漫谈》,他题写了这样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在读着于漪老师的话有了顿悟,那些名人、伟人,真正伟大的不是所取得的成绩,而是背后那颗潜下心来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精神。

细读《岁月如歌》,走近于漪老师,真正感觉到她的这种精神从未间断过。

★于漪学习简直着了魔!

在特殊的年代,她只身求学,把母亲的叮咛牢记心头“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凡事,都要动脑子想想,要管住自己,不能心血来潮;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人要有德行,宁可刻苦自己,也不能亏待他人”;当时生活学习条件艰苦,可即便如此,他也不缺一堂课,披星戴月出家门,摸着黑进家门,为的是求点知识,学点本领。逐渐地,她领悟了什么叫做学问“读书不是浮在表面,要抓住某些问题如采矿一样,须深入下去,寻根究底,弄个究竟”。更为让人钦佩的是她在遇到疾病时,生命和疾病不断地搏斗,搏斗中锻炼了意志,锻炼了韧劲,锻炼了一个坦然的心情。她“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刻苦自学。

作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剑”,常常是“明灯伴我过午夜”。这种付出,这种努力,在大学毕业后还能够长期坚持下去,一定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有一种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在鼓舞着她。从教至今,于漪老师就是这样边教边学走过来的。“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增进。”于漪老师还告诉我们:重要的理论反复学,紧扣一点深入学,拓开视野广泛学。

 

★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

于漪老师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张志公曾对此感叹:“于漪教书简直着了魔!”

古稀之年,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湾必然航运兴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满勃勃生气;如果是闭锁的,航道阻塞的,港湾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语文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语文教学内容犹如港湾,执教者应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点与功能,认真地有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在于漪看来,语文学科是最开放的学科,它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之中,母语的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学校内外的沟通,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积累了一生的从教经验,于漪深深懂得:港湾不建设好,怎么开辟航线?通向大海怎能实现?应去除浮躁,去除华而不实,扎扎实实研究教材,洞悉底里,发挥语文本身固有的多重育人功能。

她根系在教育热土中伸展不息。她有强烈的理论渴求,但她从来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是为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研究,是一个始终不曾离开教育教学一线的研究者。她进一步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教育看教育。他立足于人学的平台发现价值,她强调,离开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也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价值。语文教育要重视文化底蕴。她一身正气做学问,表里俱澄澈。她说:“忘了自己语文教育的个性与特色,也就容易失掉自己。”

 

★于漪思考简直着了魔!

于漪忧心教师、关注教师、倾心教师。她说教师应该站在“树魂立根”的高度去思考和培养我们的未来接班人和建设者。有魂、有根、有脊梁,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退休前,于漪比较注重“师风可学”,强调完善自己的人格。她认为教师应该代表最先进的文化,因此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真善美,抵御假恶丑。作为“人师”,应力求“师风可学”。她说,当今世界强势文化的入侵太厉害了,思想浅薄、金钱至上、个人主义、垃圾文化等,对没有生活经验的未成年人是极大的威胁,而作为教师就要坚守思想的阵地,坚守育人的阵地。不论大环境怎样,学校一定要有好的小气候,因为它代表了社会主流的、健康的、向上的、先进的文化。

退休后,于漪不断反思着自己的从教之路,又提出要做到“师风可学”还必须“学风可师”。完善人格、提升境界、锤炼感情,教师的学风也是学生的榜样。于漪觉得,没有教育,社会是一片黑暗;没有教育,就出不了人才!让自己的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一步步登上做人的高峰,在于漪看来这是此生最有幸的事! “我无怨无悔,因为选择了教师,我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我就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我一辈子的生命,是和肩负着的历史使命结伴同行。如果下一辈子还叫我选择职业,我仍然选择教育这多情的土地,选择我们可爱的学生,选择这永远光辉灿烂、青枝绿叶的教育事业!”

于漪老师从未放慢过思考的脚步,从未停歇过执着的追求,她无疑是这个教育时代的一位领军人物。 就在今年上海的一次教育届培训活动中,已经80岁的于漪老师,但还是那么健朗,精神矍铄。两个小时的报告,思维敏捷,无需讲稿,没喝一口水。说到激动处,声音更是洪亮。她不仅是一位长者,还是一位智者,她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追求与挚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报告中,于老师充满哲理的教育语录更是促人深思: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

“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在于你的内心深度觉醒。”

“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学历只说明你的受教育程度,岗位需要摸爬滚打。”

“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

……

于漪老师谦逊地说,她很平凡,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但,她不会因为自己年老了就放弃为语文地位而“抗争”;她不会因为自己年老了就放弃对语文对教育的“坚守”。因为她相信:青春是一种境界,而不完全是一种年龄阶段! 是啊,她一生都在追求,追求理想。正如于漪老师所言:教育是理想的事业,真善美的事业。这种不懈的追求可以超越时空,终成一种境界。追求境界的人,永葆青春!

 

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深有浅,有失落有收获……《岁月如歌》,于漪老师回顾了求学和从教生涯,总结了自己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的岁月人生,既有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心得,更有一位在逆境中成长、不断奋斗的教育家的教育思考。

品读于漪,回味无穷。

“今天怎样当教师?”于漪老师的回答给我启示:“首先必须追求人格的完美。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

“怎样当一个好教师?”教师不仅要走进孩子的知识世界,还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把课上到孩子心中,对孩子心灵产生震撼作用,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融化为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怎样当好一名语文教师?”不管是追求怎样风格的语文课,本色的,智慧的,情感的,我觉得首先要是提高自己的育人观念,建构关注儿童学习的课堂,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语文课;其次要修炼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再次,在每一堂家常课中上出“真”滋味,上出“实”效,练就自己高超的教育智慧;最后,还应对语文教学有一种宽阔的课程视野,一种远大的职业理想。

品读于漪,目标明晰,今后我会从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1、勤于学习:

今天如何当好教师的基本素质就是要善于学习,要学会观察,要努力研究,成为一个不懈探索、不断再学习的人。针对自己理论学习不够系统、不够深入的不足之处,广泛阅读各类有益书籍,特别是文学类和教育理论类书籍,一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专业书籍,如《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于永正教学艺术》等。能根据目标认真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平时经常阅读《小学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底蕴。

平时挤出时间听课,每学期不少于30节,多向导师学习,多听特级教师的课(大赛观摩、观看录象、看课堂实录等),丰富课象,提高课感,提升教学质量;在教研究活动时争取每次有发言,或多或少地表达自己的听课感受和疑惑,在各级论坛、沙龙中也踊跃发言。

 

2、精于教学:

“人生最神圣的行为,就是我们每天在做着的事情。”对待学生充满关爱,阳光普照,“以真诚点燃真诚,用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感召人格”,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在日常班集体建设中培养人,用自己的行动赢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

“基于关注儿童学习”的语文教学研究方向引导下,在日常教学中建构关注儿童学习的课堂,在每一堂家常课中上出“真”滋味,上出“实”效,让每个学生喜欢自己的语文课;一堂课不求十全十美,但求每课有一亮点,相信孩子的能力,让课堂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舞台;让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在年级名列前茅;认真上好每学期的校内和工作室的研究课,力求在课堂上体现自己独特的想法,争取在省、市级上课比赛中得奖,争做在市区有影响力的语文教师。

 

3、勇于反思:

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反思,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要只顾埋头赶路,不知抬头看路。” 我要把反思当成自己的习惯,撰写教育随笔。平时坚持笔耕不辍,进行自我反思,(一周至少撰写教学随笔一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生命价值,丰盈自我的思想。

要时常看看想想,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科学,自己的工作是否高效,教师的角色充当得是否优秀,是否从细节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教育引导。时常想想:“我能做什么,我准备做什么,我正在做什么。”并且要开阔视野,多多关注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开拓创新。

 

“勤劳的渔夫会织好自己的渔网,聪明的蜘蛛会织好自己的蛛网。”我要勤奋努力地织好自己的思想网、知识网、能力网……铭记于漪老师的话:“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追求永无止境,我要潜下心来做好“人”,静下心来教好书、育好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们满意的教师,要在教育事业追求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出不平凡的业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