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培养幼儿正确的压力应对机制?

(2013-08-13 15:24:59)
标签:

育儿

压力测试

幼儿

压力应对

内外兼修

分类: 试读征文

 

参加新浪亲子博客中心活动。活动地址:http://blog.baby.sina.com.cn/s/blog_4cc62ea30102ee87.html

http://s4/mw690/4a09fe77gx6BP0iECIP93&690压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对于压力我们无需谈之色变,更不能淡而化之,因为“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压力同时也是一个人前行的动力,因此对于幼儿来说也是这样,一方面要给孩子强大的压力应对机制,另一个方面也要给孩子适度的挫折教育,让孩子明白压力的存在并以正确的方式面对压力。

举个例子来说。

两个刚入学的孩子,一个因为忘记带作业本而害怕的大哭;另一个在课堂上讲话引起老师的批评,老师说,你别说话,孩子答:我就要说话;老师说,你在说话我就找你家长,孩子答:你找呀,我又不怕!

两个孩子哪一个比较正常,通常我们会认为害怕而哭的孩子比较可爱吧。

第一个孩子因为感觉到了压力的存在,所以在情绪上有所表现,自然对其今后的行为会有影响,便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后一个孩子显然缺乏基本的压力意识,不知道何谓规则,更不知道何谓敬畏,虽然情绪很正常,反而很令人担心。

但细究起来,面对压力直接引起情绪问题的第一个孩子自然也是需要锻炼的,在这里就是一个压力应对机制的问题了。 

1、父母慈爱和惯常的护理方式为幼儿打好情感基础

近日得知同事家小女考得本市中考状元,这也有点意料之中,这孩子一贯优秀,但是我念念不忘却是考试前她妈妈跟我们描述的两个人之间的一次对话。

——妈妈,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考不好就考不好呗,人生还长呢。

——要是进不了一中怎么办?

——你考不上妈妈就给你买进去。

这个孩子其实平时就非常扎实,而且非常自律,平时考试成就就非常优异,即便是这样的孩子心里也有对考不好的忧虑,母亲不给孩子任何压力,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其实我发现这对母女的最大特点就是亲子关系好,就像两个好朋友,妈妈能给女儿充分的信任,而且也配得上这份信任。 

对于幼儿该准则同样适用。

幼儿阶段是孩子最为弱小的时期,相比较其他动物而言,人类的妊娠时间最长,婴幼儿时间最长,这恰恰是这一高等物种的特色,动物的幼崽如小牛出生后就要立即站起来和父母一起奔跑,完成迁徙等,但是儿童从出生时的弱势的确是和高智商相悖的,因此生理上的欠缺伴随心理上的成长的矛盾的危机就迫切需要成年人予以保护。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爱。惯常而稳定的爱。因为这种爱会给孩子无尽的力量,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克服压力自然是不在话下了。有的父母无法给孩子稳定而强有力的爱,使得孩子处处战战兢兢,无法获得对一些压力处理的情感力量。

 

2、行为上的果断支持直接减缓孩子的压力

一天带点点在乡间散步,点点一个劲儿的到处在家家户户的屋外院内穿梭,我不干涉的跟在他的身后,保持一两米的距离,他沉浸在自己的探索中,几乎忘记了我的存在,就在这时,一只恶犬从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冲出来,点点惊吓不已,赶紧尖叫着回头,在他极度惊吓还没有来得及喊出妈妈的时候,我一个键步冲过去,抱住了点点。就在这一瞬间,点点惊慌不已的面部表情理解缓解了下来,我知道的出现是多么及时,我的拥抱是多么有力,点点虽然受到惊吓,但却没酿成恶果。

回来的路上我们并肩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故意问他你今天怎么了,遇到什么事情了?他说,我今天遇见一个狗,要咬我,是你救我的。我诧异孩子竟然用了这个字!一个拥抱被孩子解读成了拯救,我感觉到了孩子心中对安全的需求。

我接茬到:那当然,我是你的妈妈呀,将来你不管遇到什么危险,妈妈都是在你的身边保护你的。你知道吗?点点大声的了一声。夕阳西下,孩子和我的影子印在路上,那时那刻,那情那景,温馨而美好,我想我的这句推心置腹的话会告诉孩子,父母永远都是你最强有力的庇护,所以无论什么你都无需害怕,因为有我。

 

3、适度的挫折教育对幼儿应对压力也有积极意义。

你无法一辈子都陪在孩子的身边,无法充当孩子一辈子的保护伞,即便可以,你也不可以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无法应对外界的风吹雨打。

著名思想家洛克在教育著作《教育漫话》中写了这样一个例子。

从前有个雅典人看到锡西厄的哲学家在风天雪地里赤身露体,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怎么受得了这么恶劣的天气,锡西厄人反问道:天气这么寒冷,你的脸怎么就受得了呢?那个雅典人说:“我的脸已经习惯了。”锡西厄人于是这样回答:那你就把我的身体当作脸部好了。

洛克举这个例子之后总结道:其实我们的身体一旦养成习惯,是什么都能经受住的。

这个对于我们的启示在于应该给孩子自己去承担压力,自己学会锤炼自己,这样他才能获得成长。担此重任的自然非挫折教育莫属。

挫折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这种挫折自然因为是幼儿而内容有所不同,常见的有,摔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这点我倒是能做到);和小伙伴发生争端时自己去解决(这点我有时候爱干涉,点爸倒是经常提醒我)……

 

综而述之,点妈认为幼儿正确的压力应对机制就是双轨前进,内外并修,从内在来说,要多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有应对压力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从外在来说,要将生活中产生的一些挫折事件当成教育契机,而不是一味心疼保护,这样孩子才能在其中历练成长。

http://s7/mw690/4a09fe77gx6BQzu0Jwi86&690

 

参与孩子的压力测试,下划线为本人答案。

一、基本信息

1 的孩子多大了?__

A、在孕期  B、0-1岁  C、1-3岁   D、3-6岁

2) 您的学历________

A、高中或中专 B、大专 C、本科  D、研究生以上

3) 您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_________小时

A、1-2小时  B、3小时-5小时   C、6小时-8小时  D全天  

二、孩子的压力都从哪来

4)您觉得,孩子现在有压力吗?_________

1、 没有压力2、有点压力3、压力一般4、压力较大5、压力非常大

5)您觉得,孩子多大开始有压力?_________

1、出生到现在 2、1岁-3岁  3、从幼儿园开始 4、从上小学开始

6)您觉得,孩子的压力都来自哪?_________

1、成长中的问题  2、父母的管教  3、与同龄人相处  4在校学习生活5、家庭生活6、社会竞争

7)作为家长,你怎么看待孩子的压力?_________

1、我家孩子还小  2、正关注孩子的压力 3、学习相关缓解压力的方法 4、孩子的压力不容小视


父母意识不到的压力来源  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1、你觉得,哪种胎教会给未出生的孩子带来压力?_________(多选)

A、音乐胎教,经常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听  

B对话胎教积极主动地对胎儿进行训练和教育  

C、抚摩胎教形成良好的触觉刺激  

D、触压、拍打胎教使胎儿建立起有效的条件反射  

E、光照胎教每次5分钟左右

2、作为家长你认为哪些家长行为对您的影响比较大?_________(多选)

A、孩子还没出生,晚上经常很晚才睡觉,爱玩游戏看电视 

B、孩子出生后,见到亲戚邻里,让孩子打招呼,叫叔叔、阿姨,走时说再见挥手懂礼貌;

C、经常干涉孩子,对孩子说不,不要摸这个,不要去那里,危险;

D、孩子吃饭时,你总说大口大口吃,多吃点多吃点,不吃完这碗饭不许玩;

E、你每天就会追着孩子,问尿尿不,拉臭臭不

3、作为家长,你觉得哪些家长的行为让你忍无可忍_________(多选)

A、每次家里来朋友,朋友摸孩子、亲孩子的时候,妈妈还在那里乐呵呵说笑

B、因为孩子的一点点过失,摔坏了东西,爸爸就会大发雷霆、严加指责;

C、爸爸、妈妈总是忙碌于工作,上班、下班、睡觉,和孩子每天的交流很少;

D、妈妈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的活动,如孩子不听,就必须在家乖乖呆着,还总唠叨没完;

E、爸爸工作不顺心,受气,到家就乱发脾气,还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才忍着;

4、作为家长,你知道孩子在学习上面的压力有多少_________(多选)

A、 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妈妈硬是把孩子拉去;

B、 孩子因为想和小朋友去玩,妈妈非让其在家写作业,造成孩子哭闹不停;

C、 孩子才3岁,为了不让其输在起跑线上,逼着孩子学画画学舞蹈学英语;孩子不喜欢画画,还要硬着头皮去学画,画完了,妈妈还要问这幅画到底什么寓意。

D、 只要爸爸在家,一看到孩子,就让其去学习,写作业,别打扰他看电视。

E、 有些家长总是过分看重孩子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

5、作为家长,你知道孩子在自我成长上面的压力有多少_________(多选)

A、孩子哭闹的时候,你总是理都不理,而且严厉的说别哭,你没有耐心听孩子说自己的心事;

B、孩子想吃糖,你总是把糖藏起来,而且最后还被孩子发现;

C、孩子在小区内和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时,你不问原因,就是一顿批评

D孩子的每日三餐,你总是给安排吃这个吃那个

E孩子想去玩IPAD,你总是说没有电了,坏了,以各种理由,阻止孩子去触摸

6、作为家长,你怎样才能拥有应对压力的能力_________(多选)

A、站在孩子的立场,了解孩子的压力,找到孩子压力的根源,更好的应对孩子的各种情绪。

B、注孩子各种压力的表现方式,“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C、创造家庭和谐关系,给孩子安全感的同时,和孩子一起成长;

D、读懂《孩子的压力》这本书,帮助孩子从小建立管理压力的能力;

E、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好压力管理的同时,让更多的父母在家庭、社会、工作以及自我中寻找平衡,在养育孩子的经历上收获更多的爱、责任与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