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做对宝宝的依恋者

(2013-05-20 10:18:55)
标签:

育儿

做对依恋者

家长

安全型依恋

分类: 育儿心得
http://s11/mw690/4a09fe77gdd2602ca646a&690
                                            点点专注于涂鸦

一  同是依恋,品质并不相同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叫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的心理学家用“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对婴幼儿的依恋做出了研究,什么样的依恋是对孩子有利的,何种依恋有利于孩子情感发展,我们从这个实验中能获得很多启示。

测验对象:2岁以内的婴儿。

测验的方法和步骤:

1、让母亲与婴儿一起进入一间有玩具的房间,之后母亲鼓励孩子玩玩具和探索环境,当孩子玩的时候,母亲陪伴在身边。

2、进来一个陌生人,先是保持沉默,再与母亲交谈,然后接近婴儿。

3、分离:母亲离开,婴儿产生分离焦虑,陌生人努力安慰和引导婴儿继续玩。

4、团聚:母亲重新回到婴儿身边。

型依恋,在这个实验中,关键性步骤2和3中由于陌生人的介入破坏幼儿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这就是实验名称“陌生情境”的由来,接下来就可以通过孩子的“众生相”来观测和判断孩子依恋类型。

通过对众多孩子的观察和记录,安斯沃斯将婴幼儿的依恋分成三种类型:安全性依恋、回避型依恋与反抗型依恋。同样是依恋,但是依恋的质地并不相同。

安全型的依恋的孩子和父母的分离表示伤感,但并没有强烈的分离焦虑;与父母团聚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寻求与父母亲近。在和陌生人相处的时候只要经过短时间确认是安全的,就不会产生很大的焦虑。从外在行为特征来看,这类幼儿情绪健康、稳定,自信、友善,乐于探索,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

  反抗型依恋的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显得谨慎,过分依附母亲,怯于探索环境,对陌生人不太关注。对父母的离开表现出极度的伤感和焦虑;与父母团聚时表现出寻求亲近与拒绝交流两种相互矛盾的行为。从外在行为特征来看,这类幼儿情绪不稳定,排斥与接纳并存,依附性强,缺乏自信。

回避型依恋的幼儿在陌生的环境中能自主地探索和游戏,但不够投入。他们能接受陌生人(如教师和同伴)的关注,与陌生人在一起并不十分伤感。在人际互动中,这类幼儿表现出一些回避现象,如避免成人注视或扭身走开。在父母离开时并不特别焦虑,与父母团聚时并不力图接近。从外在行为特征来看,这类幼儿似乎对爱缺乏反应,排斥、独立,情绪活动水平低。和反抗性依恋相比,回避型依恋是一种更加糟糕的依恋,因为他连基本的情感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属于最低层次的依恋,也是最不健康的依恋。

同是依恋,孩子在家长身边是看不出来的,但是一旦让孩子置身于陌生情境中,孩子的情感水平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诊断孩子,即经常将孩子置身于陌生人的情境中,看看孩子的反应如何,判断依恋情感的类型和发展水平,然后依次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育儿行为。当孩子在陌生人中出现了忸怩、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时,就需要家长密切加以注意。


                     二 依恋对于孩子有生存价值


依恋对于孩子有生存价值,如陌生人的抗拒就能够让宝宝得到安全,作为弱小者如何进行自我保护,依恋就是首当其冲的社会性情感,借助于和父母、熟悉的照看者之间的情感联系,孩子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生存价值就意味着孩子的依恋情感和食物、衣物一样是孩子的生存之需。

不仅如此,孩子的依恋情感对孩子将来的情感发展有很有助益,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对自已的感情有信心,不疑神疑鬼,不依附别人。在描述人们的爱情的时候,我们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你用手抓一把沙子,你想要抓紧它,于是你越握越紧,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子竟然从指缝间漏掉了,何以如此?因为你把那个和你亲密的人粘得太紧,让对方觉得难以承受,所以真正的爱应该是放松、宽松、给与自由。

这种类型的爱人让我们觉得难以承受,其实和早年的依恋也不无关系,所以管理好自己的情感,和孩子早年依恋情感的发展呈现正相关。


                      三 家长,做对宝宝的依恋者

宝宝的依恋既然如此重要而且依恋具有不同的品质,家长应该如何做对宝宝的依恋者,避免孩子成为不健康的依恋者呢?安全型依恋型的父母具有以下特征:


1、喜欢与孩子密切的身体接触

孩子通过对父母行为的感知来感受爱,当父母经常亲吻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爱。回避型依恋的父母通常不喜欢和孩子身体接触,反抗型依恋的孩子和父母的身体接触也少于安全依恋型的孩子。


2、积极的情感表达,充满爱抚

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并且经常很关注的看着他,他有时候不想被看,就说,你别看着我,我说我喜欢你,才看着你啊。或者就干脆说,好的, 不看了。两种回答都可以,但是你真的要和孩子之间进行积极的充满爱意的情感表达。点点也非常会表达自己。

“妈妈,你别走,我舍不得你”

“妈妈,你不在家,我哭的满脸都是眼泪!”

有一天我亲亲他,他把脸凑过来,贴着我的脸然后说"妈妈,我好喜欢你哦。"

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孩子依恋的家长一定是不太善于表达感情的。


3、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和需要非常敏感且迅速回应

我是点点最精准的翻译师,我知道他想说什么,想要什么,对他的信号非常敏感,他的喜怒哀乐我都了解,而且经常会和他一起疯玩。他想要打怪兽,我立即变身老巫婆,他想要扮黑猫警长,我马上扮演“一只耳”,他变身奥特曼,我马上给他准备兵器(一根棍子)。不仅做好点点的最佳玩伴,我还要经常关注他的恐惧、紧张、不适,并且迅速回应。老实说,我是个并不太敏感的人,也不太善于表达,但是对于点点,我仿佛天生就是当他的好妈妈的。(自夸一下,嘻嘻)


4、鼓励孩子探究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孩子在陌生的情境中感觉如何,跟孩子是否经常性的探究有关,我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孩子探究陌生环境。一次去酒店赴宴,宴席开始之前,我就带着点点坐电梯,一层一层的观察各层有什么,再打开电梯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各层都不一样,我们看了酒店的客房, 会议室,楼梯上的各种摆设。点点看见陌生人先开始是紧张,然后经我介绍,很快就获得了安全感,展示自己灿烂笑容,一边继续自己的探究活动,大家对这个小宝宝都很宽容。在田野里,我们就走乡间小道,一边走一边告诉他这是在探险。每次到了陌生环境,我都要和宝宝探究一番,点点形成习惯。我不喜欢到了一个陌生环境就赖在抚养者的怀里一动也不动然后只会定定的看着陌生人的孩子,他们的依恋肯定是反抗或者回避型的焦虑型依恋。


最后和大家分享两首培养健康依恋的小诗

========================================================

当你只注意孩子的行为时,你就没有看见孩子 

当你关注孩子行为后面的意图时,你就开始看孩子了;

当你关心孩子意图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时,你就真的看见孩子了,

透过你的心看见了孩子的心,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

爱就发生并开始在亲子间流动,和谐而暖人!

这就是真爱你的孩子。

========================================================

“你以为我不会看到,其实———
  我看到你把我的第一幅画挂在冰箱上,就立即想要再画一幅。
  我看到你给迷途的猫儿喂食,就知道善待动物是对的。
  我看到你为我定制了我最喜爱的蛋糕,就懂得小事也能成为生活中的特殊事件。
  我听到你祈祷,就知道我可以向上帝倾诉,并学会了相信他。
  我看到你做好饭菜带给生病的朋友,就懂得了我们都要相亲相爱。
  我看到你牺牲时间和金钱去帮助那些一无所有的人,就懂得了富有的人应该捐助贫穷的人。
  我看到你吻着我道晚安,就感受到了被爱和安全。
  我看到你照料房子和里面的每个人,就懂得了我们要珍惜所得到的。
  我看到你即使不舒服时也不忘记操持,就懂得了长大后也要负起责任。
  我看到你的双眼淌出泪水,就懂得了有时候受到伤害,哭一哭是一种伤害。
  我看到你那么在意,就想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观察着你,学会了要成长为善良而积极的人所要掌握的大部分功课。
  我看着你,想要说声:“谢谢你,你以为我不会看到,其实我看到了一切。

http://s8/mw690/4a09fe77gdd30fc2dcf3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