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学会分享循序渐进物权意识保护育儿 |
分类: 育儿心得 |
说起点点的自私那是怎么说都不为过,既“口水哥”这一光荣外号之后,他又获得了一个响当当的外号——小气鬼!
我们带他去洗车,他看见洗车的叔叔——一个陌生人在爸爸的车子上擦擦洗洗,立即停止原先的探究活动,指着爸爸的车子一边哭着说,“是我爸爸的车子!”我立即向他解释,待他弄清楚前因后果,不在哭闹,却依然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对爸爸车子的随意触碰,大声哭变成了小声哼哼,可是目光却一刻也不敢离开爸爸的车。
他快要过生日,我告诉他过生日时会给他一个大大的蛋糕,然后点蜡烛,吹蜡烛,小朋友唱生日快乐歌,然后切蛋糕,点点无限憧憬的听着,一直面露喜色,直到我说,大家一起吃蛋糕,他立即很紧张的说道:妈妈,我不要大家一起吃,我要自己一个人吃!我赶紧解释:生日蛋糕就得大家一起吃的,他哭了,说,是我的,是我的,我要自己一个人吃!
有一天点点大姑来家里拿点莴笋菜秧子准备回家栽种,他一直在旁边看着奶奶整理,装袋,直到最后放在大姑的手上,他不干了,一直抓住塑料袋的一角,几乎要把袋子挣破了,还一边大哭一边说,是我家的,是我家的!小姑来家里吃饭,刚盛了一碗饭,点点立即大叫到:是我家的米饭,是我奶奶烧的,让人哭笑不得。
隔壁邻居来借山芋机,只要东西抬出我的家门,他就奔过去按住,我们花费半天解释借东西的意义,他不放心的把手撒开,但是哼哼呀呀嘤嘤的要过上老半天,还不时自言自语:用好了还要还给我们的,是借!不一会儿,奶奶问他,点点我家的山芋机呢?点点立即说,是借的,用好了还给我们!
孩子的物权意识如此高涨,简直自私了,我和点爸有时候不太好意思,就自嘲说,点点啊,是个小气鬼。他也不谦虚,直接说:我是小气鬼,这是我家的!
鉴于这些俯拾皆是的小气行为,我们在经历这些有趣的事情之后也意识到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是时候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了。
吃饭时,只要家里有客人来,(平时家里人吃东西他并不护食),我就说,大家一起喝汤,真好喝。大家一起吃菜。因为他爱看古天乐最近的一个广告:我立即夸张的大唱:EVERYBODY
一起来,越分享越精彩,越分享越精彩~简直是极尽装疯卖傻之能事,点点呵呵的笑,慢慢也允许客人吃东西了。
买他喜欢的玩具,我总是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自然是一把抓过去:是我的,是我妈妈买的,我则像是做游戏一样将玩具分给大家,慢慢的也能接受这样的观念,但是分给他的那部分别人是不能动的。
不仅在实事实物中训练他的分享观念,在虚拟世界里亦如是,我经常将他喜欢的东西从他的脑海中调出来,如棒棒糖,买了之后要给姐姐舔一口,要给妈妈舔一口,大家一起来!他一开始不太愿意,但是渐渐地被我语气中的游戏式的欢欣所鼓舞,就跟我重复。
……
在经历这一番狂轰滥炸之后,点点果然有所收敛,经常将手中的棒棒糖拿给我舔一口,给姐姐舔一口,遇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我要求分享之后虽然很不情愿,但是前期的诸多教育已经被他内化一点点,也都能做到分享。
我很开心,甚至认为点点能就此摆脱小气鬼的外号了。但是最近的一件事情让我又坐卧不宁了,因为过于强调分享,点点的认知已经出现问题。
早上我一边给他穿衣服,一边逗乐他,“你是谁的儿子啊”,我是爸爸妈妈的儿子。“那我是谁的妈妈啊?”他说,“是我的妈妈!”随即点点像是恍然大悟的样子,大叫到:是大家一起的妈妈!我愣住了,随即解释道:不是的,我是你一个人的妈妈。点点哭了,不是的,是大家一起的妈妈!我继续解释:不是的,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只有你一个,我是你一个人的妈妈。点点依然不依不饶,哭喊着,要分享,你是大家一起的妈妈!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坚持我的观点,显然会再次引起点点的规则混乱,难道妈妈又不赞同分享了吗?赞同他的观点,显然又是错误的,会直接导致孩子认识的偏差,而将妈妈这一独占的概念和角色泛化,可能会引起行为上的混乱。
由此,让宝宝学会分享还真得循序渐进,要和他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情感发展相适应,不要越级而进,否则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说: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分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不要以成人的道德观评价儿童,更不能上纲上线,给孩子贴标签。
所以家长不要“逼”孩子学会分享,逼迫的结果是表面上的分享,是对孩子内在成长规律乃至精神家园的忽视,如果他长大后不能根据情境自主支配自己的东西,对自己的东西没有独占的喜悦和安全感,对他人的东西没有一定的归他感,这些都是过度分享的恶果。
教孩子学会分享,切记要循序渐进,这当中的“序”是孩子的认知发展的秩序,情感发展的规律,物权意识的培养乃至对孩子予以尊重的法则。
前一篇:孩子爱争第一未必是好事
后一篇:必必——住在房梁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