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教宝宝不妨先礼后兵

(2013-01-04 20:30:21)
标签:

育儿

先礼后兵

管教孩子

分类: 育儿心得
本篇博文被 USTARE 杂志选用。

先礼后兵这一典故出自三国。话说徐州遭曹操围困,刘备率众解围,再与曹操展开决战之前,先写了一封劝降信,大意是“国内现在忧患无穷,董卓的余党还没有肃清,到处都是造反的农民,你应以朝廷为重,不要图报私仇。如果你撤走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将是天下的幸事!” 曹操看完信后自然大发雷霆,要斩掉信使与刘备决一死战,此时曹操谋士郭嘉谏曰: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由此经典的“先礼后兵”得以传世。

虽然这是一个军事谋略,但是与孩子的相处其实也是一个提升智慧、讲求谋略的过程,管教孩子还真需要先礼后兵的智慧。管教一词是管在前,教在后,意思是先把孩子管好,然后才能实施教育,“教育科学之父”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孩子天生有一种不驯服的烈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管理是放在第一位的,这和我国的教育传统颇为相似。但是当今社会人本管理思想日益风行,对孩子更是不能过度管教,否则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此先礼后兵的思想对于克服当前“只礼不兵”即家长一味放纵致使孩子恃宠而骄或者简单粗暴的“无礼而兵”倒是有一定的意义。

先说说只礼不兵吧。

礼在这里等同于“理”,也就是以尊重孩子的方式跟孩子讲道理,我肯定赞同这一点,这是无可厚非的。现在有很多育儿专家反对打孩子,说打孩子是不尊重孩子表现,有的甚至说,打孩子是一种以大欺小的不对等行为,这些观点使得家长一边倒的认为“打孩子是不对的”“打孩子是对孩子权利的一种侵犯”。我并不赞同这一点,孩子处于未成熟状态,当他还不能全然接受你的道理的时候,你需要一点行动来让他明白,这个时候光和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对于点点的管教我始终以讲理为主,在长期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两种说理的方式,一种是正面说理型,分析利弊,讲清利害;还有一种是反讽性说理,遇见他搞家里的马桶,我会立即讽刺地说,点点,你搞马桶啦,天哪,那是拉大便的地方,太恶心了!他会很紧张的停止手上的活动,扬起手非要让我帮他洗手,我当然就达到目的了。

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真的会无理取闹的,因为他考虑问题只从一个方面,是单维度的,如只知道糖果的甜而不知其后续蛀牙的苦头,只想一时兴起的占有玩具而不考虑玩具的归属,这个时候你说了一大堆道理他是不会听的,还不如直接给一巴掌,这时候的先礼后兵就像一个“休止符”,会停止一切,会让宝宝思考,到底怎么了?

当然一定要切记“兵”不是目的,“兵”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方式,当其他方法奏效的时候当然不能用此方法,同时在先礼后兵之后,还要给与一定的抚慰并再次说明道理,孩子会更愿意接受。

 

相比较“只礼不兵”,“只兵不礼”是一种最下策,也是我很反对的一种方法。这是受我国传统的育儿观念“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思想的影响,一旦孩子违规越界直接体罚伺候。

有一次我在班上搞了一次演讲活动,一个大三的孩子选择的题目是我的童年,跟我们描述了他童年的一次遭遇。有一个冬天,天上大雪纷飞,我不知道因为什么惹我妈妈生气了,我家家教很严,我妈一气之下扒光了我的衣服,让我在雪地里站着,我也不知道咋回事,就站着,一会儿觉得无聊,就开始堆雪人,玩雪(底下一片哄堂大笑,这也太没心没肺了)……后来第二天我开始发高烧,说胡话,病了好久……

我不知道妈妈有没有跟他说道理,但是显然的他并没有记住事件本身,而是记住了这次被惩戒和生病的经历,因为什么打孩子,孩子并不知道,显然并没有达到“管教”的目的,而且这种惩罚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估计对我这个没心没肺的学生来讲,心理影响也不太大,呵呵),所以扪心自问,你“兵”的目的是什么?是管教孩子?还是以管教孩子为借口,出自己的一口恶气?http://s1/mw690/4a09fe77nd282279c82d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