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标准之争:以正义还是利益之名

(2007-07-29 11:24:38)
标签:

linux

开源

微软

垄断

电信

开放

标准

事实

互联网

技术

商业

专利

分类: 开源电信
中国人讲究“师出有名”、“名正言顺”恐怕是深入工作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在凡事要有说法,境界不够高的说法,就会被认为“太通俗化”,甚至冠以“肤浅”。结合近年来我们在国际标准组织中遇到的困境,以及笔者自己在创建开源与电信结合之标准组织-LiPS Forum(Linux电话标准论坛)的切身体验,形成了本文的视角。
 
纵观近年来信息和通讯产业日益加剧的知识产权之争、国际标准之争、事实标准之争,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异常险峻竞争格局,即不再是有形市场的兵戎相见,而是充满“战略”、“政治”、“竞合”的抽象的“战争”。面对这一全新的竞争层面,我国产业界通常的反应是:如果取得某一个回合“胜利”,自然是高唱凯歌、信心十足、满眼光明;如果事与愿违,则归结于国际认知度不够,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等待未来的时机;如果是“祸从天降”,那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情绪:震惊,委屈,愤怒,反抗,迷惑,失落等,弄不好上升为民族情感问题,这事算是彻底留下了心理障碍,不但害了当事人,往往还殃及很多看热闹的“围观群众”。
 
笔者看来,总总表现可以归结为“认识不够,准备不足”。首先,这种竞争层面“包装”得很好,往往以国际合作、产业共融、推进人类技术进步等等面貌出现的,咱们老百姓出身的哪见过这套,自然会“晕”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认识不够”;其次,有经验的国际化公司,能够调用立体的资源和组织优势,来按部就班的达到他们的目的,这些资源包括政治(欧盟、美国议会),人脉(行业里的专家也都是跳来跳去,所以之间基本都认识),利益默契(不要简单认为,在标准组织里面,大家都是各顾各的,通常经过长时间的合作竞争,会形成利益默契),技术战略(层次,架构和技术点,通过不同的组织,有关联的实现),我们自然又是一个“晕”,这叫做“准备不足”。夸大的说,有些时候就像在狼群中裸奔的羊,能够提供给狼们的恐怕就不仅仅是食欲上的满足了。
 
那么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应对之策又是如何呢?如上所述笔者的认为是,问题出在产业界对这种新竞争层面的“认识不够,准备不足”。其中的关键还是认识上的,正是常年来产业界形成了国际优于国内、产业联盟优于企业个体的偏见性认识,才会导致过分拔高知识产权、国际标准、事实标准(其实就是垄断)等概念的“境界”,加上传统的“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思想影响,我们的标准化之“名”就变成了-国家利益、民族产业、行业正义之名,简称为“正义之名”。然而“正义之名”是由很多哲学、道德、情理等“负担”的,在这种名义下,往往道义上的支持者众多,义无反顾投身其中的少。更为严重的是,正是以此名义,在国际标准中关键的利益之争上,“风度”效果上成为了“忍让”,“顾全大局”导致了“妥协”,“国家利益的争取”被误读为“民族主义”,“受害者”被诬陷为“阴谋家”,这就根本不是“胜兵之道”,无怪乎要输呀。然而,看看对手或者盟友,他们的“出师之名”是什么呢,恐怕就柳暗花明了,第一位的是利益,第二位也是利益,第三位的还是利益。搞了半天,他们都是以利益之名参与到这场竞争中来的,怪不得我们这只“正义之师”总会有“秀才遇到兵”的感觉。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命以同样之名呢,是这个“名”太低俗,还是我们的境界确实曲高和寡,笔者看都不是,乃心理使然也。
 
如何以利益之名来参与这个全新的竞争层面呢,恐怕深入了解标准化和战略性竞争合作的规则是基本工作,每个组织都有一大堆我们认为没人想看的组织章程、知识产权归属和界定、专利商业利益划分等文件,但是不要以为别人不了解,笔者见过的大部分国际大公司的“职业标准组织代表”对这些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得很,所以我们也要学习。然后呢,组织我们的队伍,声势尤其是在中国整体经济看好的前提下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成员之间的利益不能羞于明确,因为标准化是长期的工作,利益不清只能导致不持续和联盟关系松散,而且只有自己的利益清楚了,才能够准确应对相应组织中动态组合的利益联盟关系,为自己寻求准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立场。当然具体操作的内容还很多很多,笔者只是希望从认识开始开始理清罢了。
 
最后,笔者现在的一位同事,现任OMA联合主席,他告诉我,只有很少的标准提案是通过投票手段来决定的,绝大多数都在投票之前已经“通过”了。希望这对与我们今后的工作有所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