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2023-03-25 10:39:54)
标签:

傲雪之梅

旅游

洛阳

龙门石窟

分类: 旅行日记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作者:傲雪之梅

龙门石窟,未见其形,先闻其名。从小看中央台天气预报,每日必有洛阳龙门石窟的身影。于是,提起洛阳,会想到洛阳牡丹,还有就是龙门石窟。

巴中有南龛石窟,广元有千佛崖,古人的智慧总是让人甚为惊叹。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所以古称“伊阙”。“两岸皆断山绝壁,相对如门,惟神龙可越,故曰龙门。”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

据史料记载,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当地的水患问题。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称为“香山”,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走进龙门石窟景区,映入眼帘是龙门山和伊河水。阳光依然灿烂,没有春风前来约会,伊河水显得十分清澈平静。初春时节,龙门山上还有枯黄的树干,显得有些萧瑟,石窟处呈灰白色,给人一种苍凉之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惟有河岸边的柳枝吐着新芽,萌动着春的生机。

石窟是艺术,我还是不懂欣赏,跟着人群向前走着。最初看见的很多石窟造像都是残破不堪,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五官中也有损坏,有的甚至连头也没有,有的洞窟还是空空如也。这些未免让人有些失望,心想,还不如巴中的南龛石窟呢!但有伊河水在旁,有山有水的地方,灵气就多了几分,倒也令人心情愉悦。

走着走着,石窟造像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大威严,越来越精致巧妙,慢慢的,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据介绍,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历经岁月风蚀,大多已褪色。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这也是中国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

最让人震撼的是那尊卢舍那大佛,雍容大度、气宇非凡,却又不失威严,这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眉目间都能看出她的自信,以及对未来的运筹帷幄。还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眼前的一尊尊佛像,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也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龙门石窟之所以中外闻名,它不仅盛于唐代,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还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看了这些造像和介绍,才知道,来到龙门石窟,如果仅仅是来看山看水,那真是太浅薄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去东山石窟,也没去香山“蒋宋”别墅。乘船,准备去白园,也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船上,向龙门山望去,一尊尊佛像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座卧于山体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好一个佛国世界,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乐天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香山居士晚年在洛阳居住了18年,在龙门修香山寺,开八节滩,对龙门山水十分眷恋,死后遵嘱葬于此。走进白园,读着他一首首精美的诗篇,欣赏着各大书法家的潇洒笔墨,想像着那些以诗会友,以词当歌的美好场景,再一次沉醉其中。

离开,与初见,感觉大不相同。谁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有些路,有些风景,只有认真走过,思考过,才会体味其中内涵的深邃,才能读懂被时光抚摩过的丰厚阅历。

傲雪之梅2023年3月25日于乡野村居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古城洛阳行(5)——龙门石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