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洛阳行(2)——漫步丽景门

标签:
古城旅游洛阳文化傲雪之梅 |
分类: 旅行日记 |
古城洛阳行(2)——漫步丽景门
作者:傲雪之梅
踏着春天的脚步,迎着春天的阳光,开启春天的希望。清晨,行走在洛阳的街头,寻找古城历史的印记。春天很美好,兴洛湖边,条条柳丝毫无遮掩地散发着无限秀丽的青春魅力,似乎在告诉世人,告诉天空,它就是青春勃发,生机盎然。
洛阳城,处处弥漫着春的色彩,一切欣欣然。漫步丽景门,寻觅古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洛阳古都的风貌,弹指千年的风云,一一定格在眼前。
有人说,“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被誉为“中原第一楼,古都第一门”的丽景门,是金明洛阳城西门,始建于金兴定元年(1217年)。《老城区志》载:金明洛阳城四面开门,东为建春门,西为丽景门,南为长夏门,北为安喜门。历史上,金明丽景门城楼屡经毁败,屡经修复,从“丽京门”到“丽景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景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成为洛阳老城历史文化古城街区的龙头,被评为“洛阳八景”之一。
丽景门是洛阳古城的象征,踏上丽京桥,桥柱上的汉白玉古狮形态各异。扶揽凭吊,河水轻轻在桥下流淌,土黄色的城墙雄浑瑰丽、大气磅礴。走近它,似乎走进了一道历史之门。门口一位卖冰糖葫芦的阿婆,各式各样的冰糖葫芦让人眼前一亮,买了一串拿到手中,在古色古香里穿梭,时光的韵味似乎就在这串糖葫芦里,微酸,微甜,一如一段美好的过往。
“洛阳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进入瓮城,抬眼望去,巍巍古庙立于箭楼之上。河洛文化是中化民族文化的祖根文化,河洛文化长廊里展示了众多的河洛历史名人及其对社会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帝王史馆里展出了在洛阳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这里犹如一本历史教科书,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里,那些历史人物,也如此鲜活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城内的店铺,跟许多古镇一样,许多古色古色的商品琳琅满目,一个个身着汉服的女子从身边走过,她们手握摇扇,头戴珠钗,“有美人兮,玉佩琼踞,吾梦见之”。“牡丹花饼”、“洛阳锅贴”、“不翻汤”等洛阳名特入眼入心。洛阳的汤乃洛阳一绝,走进一家小餐馆,要了一碗“郭师傅小碗汤”,尝了一口,味道鲜美,很是不错,可当我问老板有没有米饭时,他很是吃惊,说他们没有米饭,因为这就是主食啊!哦,我忘了,这是中国的北方,他们常常把什么汤啊,饼啊,馍啊当主食,这也是两北方之间的差异。
丽景门从隋朝起,门内还是朝廷诸省、府、卫等的办公场所,还有内坊,左、右春坊等官员居住地。也就是说,隋唐两朝的国家的行政中心,全部设在丽景门内。到了武周时期,因为丽景门里新增了一个机构,丽景门从此就再也不美丽了。这个新增的机构,叫“推事院”。说起这个名字可能不好理解,还有另一个名字——新开狱,就是新开设的专门用来囚禁和审问要犯的监狱。而且,主持这个监狱的几个人,说出来也一定熟悉,周兴,来俊臣……美丽的丽景门内,很快变成了酷吏用来罗织罪名,让人胆寒丧命的地方。今天,当许多人在这里悠闲的漫步,都被这满城的阳光、满城的春色所吸引,有谁会想到,这里曾经有过的生离死别和血雨腥风。
任何一段历史,任何是非成败,都已成空。今天的丽景门,带给我们的,还是高高的城墙,巍峨的殿宇,精致的楼榭,以及来来往往的人群……
傲雪之梅2023年3月16日